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凤尾草

  • 概述
  • 功效
  • 搭配
  • 临床
  • 加工
  • 鉴别
  • 信息

中文名

凤尾草

别名

井口边草、小金星凤尾、铁脚鸡、山鸡尾、井茜、井阑草、石长生、凤凰草、井边茜、旋鸡头、阉鸡尾、凤尾蕨、野鸡尾、青蕨、鸡脚草、百脚草、龙须草、金鸡尾、腊肾草、百脚鸡、金鸡爪、井口鸡胶舌、井栏茜、小叶凤尾草

性味归经

味淡、微苦,性寒;归大肠、肝、心经

薛春苗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

痢疾,泄泻,淋浊,带下,黄疸,疔疮肿毒,喉痹乳蛾,淋巴结核,腮腺炎,乳腺炎,高热抽搐,蛇虫咬伤,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及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捣敷。

注意事项

虚寒泄痢及孕妇禁服。

适宜人群

凤尾草适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乳痈,崩漏,外伤出血,烧、烫伤者。

不宜人群

尚不明确。

禁忌人群

虚寒泄痢及孕妇禁服。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蕨素(pterosin)B、C、F、O、S,蕨素C-O-萄糖苷(pterosinC-3-O-β-D-glucoside);又含贝壳杉烷(烯)化合物:2β,15α-二羟基-对映-16贝壳杉烯(2β-15a-dihydroxy-ent-kaur-16-ene),2β,16a-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2β,16α-dihydroxy-ent-kaurane),大叶风尾苷(creticaside)A、B4还含有黄酮类: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side),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根茎含有贝壳杉烷(烯)化合物:谷甾醇(β-sitosterol),2β-15α-二羟基(-)-16贝壳杉烯[2β,15α-dihydroxy(-)kaur-16-ene),2β,6β,15α-三羟基(-)-16贝壳杉烯〔2β,6β,15α-trihyDruxy(-)kaur-16-ene),大叶风尾苷B。

药理作用

1、抗微生物作用:风尾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黑曲霉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青霉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对黄曲霉基本上没有抑制作用。

2、抗肿瘤、抗突变作用:从风尾草地上部分得到的两种双萜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中等的细胞毒性。风尾草热水提取物在沙门菌/微粒体试验中对苦酮酸诱导的突变有抗突变作用。风尾草全草药液体外对人离体急性髓细胞性自血病细胞无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关论述

1、《履巉岩本草》:捣末,涂发背疮上,效。根,主生发,浸油涂头。

2、《生草药性备要》:洗疳、疗、痔,散毒,敷疮。治蛇虫咬诸毒,刀伤,能止血生肌,春汁调酒服,渣敷患处;研末收贮,治气痛。

3、《植物名实图考》:治五淋,止小便痛。

4、《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热毒,消肿,清火。治痈疮,乳痈,淋症,解烟毒。

5、《岭南采药录》:晒干为末,治气痛热痛。

6、《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小儿惊风夜哭。

7、《湖南药物志》:解热利水,消肿解毒,止呕,接骨生肌,止痛止血,解酒毒。主治疳积,感冒,目翳。

8、《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淋浊、痢疾、瘰疬。

9、《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菌痢肠炎,黄疸型肝炎,尿路感染,便血,尿血,胃热吐血,遗精,白带,咽喉肿痛,肺脓疡。

10、《福建药物志》:主治鼻衄,咳血,蜊虫性肠梗阻,风火牙痛咽喉肿痛,口腔炎,疔。

适宜搭配

车前草、马齿苋、墨旱莲

相关配伍

1、治痢疾:风尾草30g,地锦草15g,水煎。糖调服。(江西《草药手册》)

2、治五淋白浊,赤白带下:风尾草、海金沙、薏苡根、车前草各12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内痔出血、尿血:鲜风尾草、鲜旱莲草各30g,猪瘦肉120g。煮服。(江西《草药手册》)

4、治尿路结石:风尾草、白花蛇舌草各15g车前草、金钱草各30g。煎服。(《安徽中草药》)

5、治五毒发背:小金星风尾和根洗净,用慢火焙干,称四两,入生甘草一钱。捣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已来,煎三二沸后,更以冷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内,封却。时时饮服,忌生冷油腻毒物。(《履巉岩本草》

6、治蛇虫蜈蚣咬伤:风尾草叶60g,酢浆草嫩叶30g。共捣烂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

7、治咳嗽,痰中带血:风尾草根茎(除去须根)30g左右,加苦参、枯梗各12-15g。水煎,冲入红糖,黄酒适量。每日早晚饭前各服1次。(《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采收加工

四季或夏秋两季采收,晒干。

药材性状

多扎成小捆。全草长25-70cm。根茎短,棕褐色,下面丛生须根,上面有簇生叶,叶柄细,有棱,棕黄色或黄绿色,长4-30cm,易折断,叶片草质,一回羽状,灰绿色或黄绿色;不育叶羽片工4-8cm,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能育叶长条形,宽3-6cm,边缘反卷,孢子囊群生于羽片下面边缘。气微,味淡或微涩。

植物种属

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凤尾草。

形态特征

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20-70cm。根茎短,直立或斜生,顶端密被钻形棕色鳞片。叶草质,二型,簇生;不育叶柄长4-6cm,光滑,禾秆色,基部略带棕色;叶片椭圆形,长6-8cm,宽3-6cm,先端尾状,单数一回羽状;羽片1-4对,对生,下部的具柄;羽片线形,长4-5cm,宽4-8mm,先端长尖,边缘具小尖齿,下部的2-3又状深裂,有时二回分叉;叶轴两侧具翅;叶脉羽状,侧脉常二叉状。能育叶与不育叶相似而较大,仅在不育部分具小尖齿。孢子囊群线形,生于羽片边缘的边脉上;囊群盖线形,膜质,灰白色。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石灰岩缝内或墙缝、井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