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人参叶

  • 概述
  • 功效
  • 搭配
  • 临床
  • 加工
  • 保存
  • 鉴别
  • 信息

中文名

人参叶

别名

人参苗、参叶

性味归经

味苦,微甘,性寒;归肺,胃经

王丽霞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解暑清热,生津止渴。

主治

暑热口渴,热病伤津,胃阴不足,消渴,肺燥干咳,虚火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注意事项

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适宜人群

人参叶适用于暑热口渴,热病伤津,胃阴不足,消渴,肺燥干咳,虚火牙痛者。

不宜人群

尚不明确。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者慎服。

化学成分

人参茎叶含三萜类及其皂甙成分:人参皂甙(ginsenoside)Rb1、Rb2、Rc、Re、Rf、Rg1、Rg3、Rg4、Rh1、Rh2、Rh3、F1、F2、F3、F4、La,20(R)人参皂甙20(R)-ginsenosideTg2、Rh2、20(S)人参皂甙Rh220(S)-ginenoside-Rh2,20-葡萄糖人参皂甙Rf(20-glucoginsenoside-Rf),20(R)原人参二醇20(R)protopanaxadiol,20(R)原人参三醇20(R)protopana-xatriol,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20(R)-dammar-3β,6α,12β,20,25-pentol,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6-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萄糖甙20(R)-dammar-3β-D-glucopyranoside,胡萝卜甙(daucosterin)。还含黄酮尖成分:山柰酚(kaempferol),三叶豆甙(trifolin),人参黄酮甙(panasenoside)即是山柰酚-3-O-葡萄糖基(1→2)半乳糖甙kaempferol-3-O-glucosyl(1→2)glalctoside。还有挥发油,茎的油中含棕榈酸(palmiticacid),2-甲基丙基十二烷(2-methyl-6-propyldodecane);叶的油中含棕榈酸,十三烷酸(tridecanoicacid),正十五烷(n-pentadecane)。另有报道,叶的挥发油中有β-金合欢烯(β-farnesene),2-十七烷酮(2-heptadecanone)和棕榈酸。近据报道,叶的按发油中含有32种成分,其中主要的有:9,12,15二十二碳三烯醇(9,12,15-docsatrienol),棕榈酸,7,10,12-十六碳三烯酸甲酯(methyl11,14,17-e-icosatrienoate),亚麻酸甲酸(methyllinolenate),3,7,11,15-四甲基十六烯-1-醇(3,7,11,15-tetramethyl-2-hexadecen-1-ol),甘油(glycerol),已酸二甲基苯酯(2,2-dimethylphenylacetate),2-异戊酰基甲基-1,3-环戊二酮(2-isopentanoyl-4-mettate),2-异戊酰基甲基-1,3-环戊二酮(2-isopentanoyl-4-methylcyclopenta-1,3-dione),亚油酸甲酯(methyloleate),1,2-二苯基已烷(1,2-diphenylethane)等。叶还含天冬氨酸(asparticacid),1,2-dipehnylethane),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acid),甙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半胱氨酸(cysteine),缬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亮氨酸(leuc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另含多糖,茎中得到多糖S-1,相对分子质量190万,由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鼠李糖(argini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按摩尔比11.9:2.8:1.6:0.8组成,多糖中含有1.34%的蛋白质,内有17种氨基酸。叶中包含小分子多糖Pg-ⅠⅢ均有较强的免疫作用。还含水深性杂多糖PN和4个搞补体的杂多糖GL-Nia、GL-Nib、GL-Ala、Gl-Alb。前两个为中性糖,后两个为酸性糖,其中GL-Nla对抗原有弱的作用。还含钠、镁、钙、铝、铅、镉、钴、镍、钼、硼、锌、铁、锰、铜等无机元素和多种过氧化物同工酶。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对学习记忆的影响,人参茎叶皂苷50mg/kg,腹腔注射,连续给药6日,可提高小鼠在单向穿梭迷宫中条件回避反应出现率,缩短反应运动时改善电休克所致的记忆障碍作用。(2)对脑内物质的影响,人参茎叶皂苷能显著增加小鼠脑内RNA的含量和全脑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每日1次连续3日给老龄大鼠腹腔注射人参叶总皂苷12.5m/kg、25mg/kg或50mg/kg,可使降低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功能得到恢复。人参茎叶总皂苷给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灌胃150mg/kg,连续7日,用药后第三日腹腔注射羊红细胞,可使空斑形成能力提高,人参茎叶皂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免疫功能促进作用,对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有一定意义。人参茎叶皂背200mg/kg可促进小鼠血清中lgG、lgA、lgM的生成面其50mg/kg、100mg/kg对促进LgG的生成更为显著。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对心脏的影响,1%人参茎叶黄酮0.2mL可明显增加离体豚鼠冠脉流量。人参茎叶皂苷10mg/kg、20mg/kg,40mg/kg,人参茎叶二醇组皂苷和三醇组皂苷5m/kg、10mg/kg、20mg/kg能显著抑制犬心肌细胞Na+,K+ATP酶的活性。(2)降压作用,麻醉猫或犬静注人参茎叶皂苷50mg/kg或人参茎叶黄酮20mg/kg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4、对耐缺氧能力的作用:人参茎叶黄酮100-200mg/kg,腹腔注射可提高小鼠常压、低压耐缺氧能力,对常压并用异丙肾上腺素小鼠缺氧有保护作用。

5、对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人参茎叶的参二醇皂苷抑制花生四烯酸、ADP胶原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减少血小板血栓烷B2(TXB2)的产生和释放,增加血小板中cAMP含量。茎叶皂苷60mg/kg灌胃,可明显抑制血瘀大鼠的血形成降低其血细胞比容,增加血瘀动物红细胞膜流动性。人参叶皂苷100mg/kg灌胃,连续8星期,对高脂血症造型的家兔引起血小板膜功能和膜组分损伤有保护作用。使膜流动性显著增大,胆固醇/磷脂(ch/pD)比值显著下降。25mg/kg能显著增高动脉壁前列环素(PGI2)含量及血浆PGI2/TXA2比值.

6、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影响:人参茎叶乙醇提取物10g/kg给大鼠灌胃,能明显降低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但不能使去垂体动物的肾上腺内维生素C含量降低,人参茎叶有效成分可能是通过刺激下丘脑或垂体前叶而使ACTH释放增加。

7、对物质代谢的影响:(1)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人参茎叶皂苷Re(60mg/kg),每日1次,对于醋酸泼尼松所致雄性兔的血清总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升高和皮质醇的下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参茎叶皂苷使家兔血清脂质含量降低,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降低,高剂量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动物壁脂质含量及心、肝组织内总胆固醇水平(2)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人参茎叶皂苷对未成年小鼠、大鼠和猪均能促进其生长,在使动物体重增加的同时,可明显增加肝和肌肉组织中蛋白质和DNA的含量。采用标记的亮氨酸、胸腺嘧啶核苷和尿嘧啶核苷,观察人参茎叶皂苷对标记前体掺入骨髓细胞、肝组织细胞、肾组织细胞中的DNA、RNA、蛋白质的影响,同时观察氚标记的亮氨酸掺入血清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茎叶皂苷对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有促进作用。(3)对水盐代谢的影响,注射垂体后叶素可使人参茎叶皂苷的醋酸去氧皮质酮样作用增强,一系列实验说明,人参茎叶皂昔对水盐代谢的影响,可能是其刺激盐皮质激素释放的结果。

8、抗肿瘤作用: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肉瘤S80和小鼠艾氏腹水瘤均有抑制作用。人参叶二醇组皂苷作用于培养的小鼠网织细胞肉瘤ARS细胞,24小时后,可诱导瘤细胞一定程度的表型逆转,并伴有瘤细胞再接种后体内生长的抑制,初步表明二醇组皂苷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人参茎叶皂苷与化疗药物环磷酰胺配合应用时,能增强后者的抗肿瘤作用。

9、延缓衰老作用:人参茎叶皂苷能使家蚕食量减少,体重增加缓慢,使家蚕幼虫的生长期明显延长。人参茎叶皂苷能延长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的传代寿命,促进细胞生长增殖,增强肝三磷酸腺苷酶(ATP酶)及降低碱性磷酸酶(ALP酶)活性,促进DNA合成,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能显著地抑制小鼠脑、肝组织中的脂质过氧化提高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并对大鼠大脑皮质和肝脏中脂褐素生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电镜下观察,服用人参茎叶总皂苷3个月,可见老年组大鼠心肌细胞中脂褐素出现概率较对照组少,核边缘较为整齐。

10、对机体抗应激能力的影响:人参茎叶对高温、低温和微波辐射的应激条件下的机体具有保护作用。人参茎叶皂苷灌胃给药,连续3日,对烫伤性应激小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小鼠死亡率明显降低。

毒理作用

人参茎叶皂苷小鼠静注的LD50为1025.81mg/kg。

相关论述

《纲目拾遗》:“辽参之叶也,以其气味清香而微甘,善于生津,又不耗气,代茶叶入汤用,不计入药用也。近因辽参日贵,医辄以代之,凡症需参而无力者辄市叶以代。然百草本性,大率补者多在根叶则枝节之余气,不可以言补也。参叶虽察参之余气,究其力止能行皮毛四肢,性带表散,与参力远甚。惟可施于生津润燥、益肺和肝之用。今一概用作培补元气,起废救危,何不察之甚耶!

适宜搭配

麦门冬、天花粉、五味子、玄参

不宜搭配

藜芦、五灵脂

临床应用

1、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口服人参皂苷糖衣片(以人参地上部分制成)每片含人参皂苷20mg,第一个星期每日3次,每次2片,以后改为每次3片,连服10-12星期。观察冠心病80例,结果:胸闷、心绞痛食欲差、睡眠差、体力差等症状平均好转率为66.1%其中胸闷好转率为61.42%,心绞痛好转率为74.23%,心电图好转率为42.5%。观察高脂血症8例,结果胆固醇下降0.78mmoL(30mg%)以上的59例,占79.45%,B脂蛋白下降0.78mmoL(30mg%)以上的66例,占82.5%。观察糖尿病患者93例,血糖下降1.08mmol/L(30mg%)以上者72例,占77.42%。

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用肝复康(每片27.5mg,含人参茎叶皂苷与柴胡皂苷10:1)口服,每日3-6片,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共观察360例除服少量维生素类药物外,停用其他保肝药,结果:临床控制66例,显效87例,有效166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为88.6%。降酶(氨基转移酶)率为96.9%,复常率为77.9%;HBAg的阴转下降率为44.7%。

3、治疗疖肿:秋季采挖人参时,采集其茎叶及杂根洗净,水煎1-2次,去渣,合并滤液,文火煎为膏,装入广口瓶,高压灭菌。用时将浸膏涂于消毒好的厚纸上,贴敷患处,隔日换药1次。共观察颈、背、面部疖或疖病等60例,结果:经2-3次贴敷治愈者48例,4次治意者5例,症状减轻者5例,无效2例。

相关配伍

治蜂蝎螫人人参苗,细嚼搓擦之。(《卫生易简方》)。

采收加工

8-9月收集茎叶,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茎梗,切丝。

保存方法

贮于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药材性状

本品常扎成小把,呈束状或扇状,长12-35cm。掌状复叶带有长柄,暗绿色,3-6枚轮生。小叶通常5枚,偶有7或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的小叶长2-8cm,宽1-4cm;上部的小叶大小相近,长4-16cm,宽2-7cm,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及刚毛,上表面叶脉生刚毛,下表面叶脉隆起。纸质,易碎。气清香,味微苦而甘。

植物种属

五加科人参属人参。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根肥大,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末端多分歧,外皮淡黄色。叶为掌状复叶,具长柄;轮生叶的数目依生长年限而不同,一般1年生者1片三出复叶,2年生者1片五出复叶,3年生者2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1片复叶,最多可达6片复叶;小叶5,偶有7片;小叶柄长1-3cm;小叶片披针形或卵形,下方2片小叶较小,长2-4cm,宽1-1.5cm,上部3小叶长4.5-15cm,宽2.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绿色,沿叶脉有稀疏细刚毛,下面无毛。伞形花序单一顶生,总花梗长15-25cm,每花序有10-80多朵花,集成圆球形;花小,直径2-3mm;花萼绿色,5齿裂;花瓣5,淡黄绿色,卵形;雄蕊5,花丝甚短;子房下位,花柱2,基部合生,上部分离。果实为核果状浆果,扁球形,直径5-9mm,多数,集成头状,成熟时呈鲜红色,种子2颗,乳白色,直径4-5mm,扁平圆卵形,一侧平截。花期5-6月,果期6-9月。

分布区域

野生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及河北北部,现吉林、辽宁栽培甚多,北京、河北、山西也有引种栽培。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阔叶混交林下。

生长见习

喜寒冷、湿润气候,忌强光直射,抗寒力强。种子可阴干贮藏,种胚有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特性;前者要求20-10℃变温,后者需要2-4℃低温,需时各为3-4个月,没有完成后熟的种子不能发芽。对土壤要求严格,宜在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砂质壤土、腐殖质壤土栽培,忌连作。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为主。

栽培技术

种子繁殖:催芽,将1份种子混拌3份河沙,装入催芽箱中,置于室内或室外适当场所催芽,注意经常检查翻倒,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播种,吉林抚松常于6月下旬播干籽(上年采收干藏种子),集安等地于8月初播当年采收未经晒干的种子,也可于春、秋季播催芽种子。以5cm×(4-5)cm点播,覆土3-4cm。移栽,春栽或秋栽。春栽于4月中、下旬,宜于越冬芽萌发前栽完;秋栽于10月中、下旬,宜于土壤封冻前栽完。随起,随栽,一般按行株距(15-30)cm×(6-12)cm,平栽或斜栽,覆土5-9cm。搭棚分全荫棚、双透棚、单透棚或双透大棚等荫棚种类,可根据气候、土质及地势条件选择。

病虫防治

人参病害种类繁多,在我国有26种,主要有黑斑病、疫病、立枯病、猝倒病、锈病、菌核病、根腐病、细菌性烂根等。虫害有10多种,其中有蝼蛄、蛴螬、金针虫、小地老虎等。应做到精细管理,加强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