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土砂仁

  • 概述
  • 功效
  • 临床
  • 加工
  • 鉴别
  • 信息
  • 其他

中文名

土砂仁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温;归脾、胃经

李培红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行气调中,健胃止呕。

主治

痞胀腹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4.5g;或研末。

化学成分

种子含挥发油,其中主含桉叶素、樟脑、几种倍半萜成分、小量棕榈酸和酸性物质。尚含黄酮缩砂仁素、良姜素、鼠李柠檬素和3-O-甲基鼠李柠檬素等。

相关论述

《中药志》:“为芳香健胃药,能行气调中治痞胀腹痛,呕吐腹泻。”

临床应用

1、湿滞脘腹痞胀或疼痛。

2、呕吐,腹泻等。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阴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打碎,生用。

药材性状

干燥果实阔圆形,长1-1.8cm,径5-7mm,表面黄棕色。气弱,味辛。

以粒大,坚实,饱满,表面黄棕色,气香者为佳。

植物种属

姜科植物和山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根茎分岐。单叶互生,3-4片,2列,叶片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长20-40cm,宽5-7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密被茸毛。总状花序,密被锈色茸毛,长10-15cm;花白色带红条纹,长约25mm;花萼圆筒形,长1cm,直径4mm,先端3裂,花冠长圆形,先端3裂花萼与花冠均被绢毛;唇瓣卵形,有波状缺刻,橙红色;雄蕊1;花柱1,超过药隔,子房下位。果实阔椭圆形,直径约1cm;红色,表面被细毛;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湖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等地。

道地产区

产于福建、广东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野沟边或林下湿地。

附注

本品在广东则作红豆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