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板蓝根

  • 概述
  • 功效
  • 搭配
  • 临床
  • 加工
  • 保存
  • 鉴别
  • 信息

中文名

板蓝根

拉丁名称

Isatidis Radix

别名

菘蓝、山蓝、大蓝根、马蓝根

用药部位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心、胃经

医保类型

医保(板蓝根)

华国栋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本品苦寒,入心、胃经,善于清解实热火毒,有类似于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之功,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

2、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本品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主治多种瘟疫热毒之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9-15g。

不良反应

1、板蓝根口服可引起消化系统症状,或引起溶血反应;其注射液可致过敏反应,如引起荨麻疹、多形性红斑、过敏性皮炎、多发性肉芽肿以及过敏性休克等,应引起注意。

2、其中毒救治方法为去除病因,立即停药。对症治疗:出现过敏反应,予抗过敏治疗,依其损伤类型,病情轻重和病变部位而实施不同治疗,一般可用抗组胺制剂、静脉注射维生素C;重症病例给予激素合并抗生素治疗。

3、出现溶血反应,可给予5%碳酸氢钠静脉点滴以治疗。

4、出现过敏性休克,按治疗常规抢救。局部可使用止痒剂。如有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可用氨茶碱0.25克或喘定250毫克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40毫升内静脉注射。如有窒息者,应迅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立即吸氧。

5、预防措施为:用药前询问病史及过敏史,对有过敏史的人应慎重用本品。用药后要观察病人,若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如以前曾对板蓝根或大青叶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适宜人群

1、板蓝根适用于瘟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者。

2、西医诊为流行性感冒、急性咽炎、流行性腮腺炎属于风热表证者,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单纯性疱疹、皮肤化脓性感染、疱疹性口炎等属于热入营血、心胃火盛者。

不宜人群

尚不明确。

禁忌人群

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化学成分

菘蓝根含靛蓝、靛玉红、β-谷甾醇、棕榈酸、尿苷、次黄嘌呤、尿嘧啶、青黛酮和胡萝卜苷等。

药理作用

本品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流感病毒、虫媒病毒、腮腺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可增强免疫功能;有明显的解热效果。本品所含靛玉红有显著的抗白血病作用;板蓝根多糖能降低实验动物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并降低MDA含量,从而证明本品有抗氧化作用。

相关论述

1、《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毒。”

2、《分类草药性》:“解诸毒恶疮,散毒去火,捣汁或服或涂。”

适宜搭配

蒲公英、山豆根、紫花地丁

临床应用

1、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可单味使用,或与金银花、荆芥等疏散风热药同用;若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常与玄参、马勃、牛蒡子等同用。

2、治时行温病,发斑发瘆,舌绛紫暗者,常与生地、紫草、黄芩同用,如神犀丹(《温热经纬》);若用治丹毒、痄腮、大头瘟疫,头面红肿,咽喉不利者,常配伍玄参、连翘、牛蒡子等,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相关配伍

板蓝根配山豆根:二者均有清热解毒、利咽的作用,板蓝根长于解毒凉血,山豆根能消肿止痛。二药配用,相互促进,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作用明显加强。适用于热毒内蕴之咽喉肿痛。

鉴别用药

板蓝根与山豆根:二者均有清热解毒、利咽的作用,皆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但其功效及临床应用又有所区别:板蓝根长于解毒、凉血,善治大头瘟、痄腮、热盛动血之发斑、温疫热病等。山豆根能降胃肠之火、清热燥湿,可用于牙龈肿痛、湿热下痢、痔疮等。

相关药品

板蓝根颗粒(茶、糖浆)、利咽解毒颗粒、抗病毒颗粒、灭澳灵片、感冒退热颗粒。

相关方剂

普济消毒饮(《试效方》)。

药膳食疗

板蓝根银花糖浆:

1、功效: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水痘及一切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发热。

2、原材料:板蓝根100g,银花50g,甘草15g。冰糖适量。

3、做法:将以上3味加水60g。煎取500g,去渣加冰糖适量。

4、用法:每服10-20g,每日数次。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狭。韧皮部宽广,射线明显。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黄色,类圆形,直径约至80μm;有木纤维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板蓝根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精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19:5: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热风吹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粉末1g,加80%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板蓝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R,S)-告依春对照品,加甲醉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的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横生皮孔,并有支根或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轮状排列的暗绿色或暗棕色叶柄残基、叶柄痕及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折断面略平坦,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饮片性状

为圆形薄片,切面黄白色,木部黄色,周边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植物种属

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主根深长,直径5-8mm,外皮灰黄色。茎直立,高40-90cm。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在下部的叶较大,渐上渐小,长3.5-11cm,宽0.5-3cm,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阔总状花序,花小,直径3-4mm,无苞,花梗细长;花萼4,绿色;花瓣4,黄色,倒卵形;雄蕊6,4强;雌蕊1,长圆形。长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具中肋。种子1枚。花期5月。果期6月。

分布区域

原产于我国,现各地均有栽培。

道地产区

主产于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我国长江流域和广大北方地区均能正常生长。

生长见习

适应性很强,对自然环境和土壤要求不严,耐寒、喜温暖,是深根植物,宜种植在土壤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忌低洼地,易乱根,故雨季注意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