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赤芍

  • 概述
  • 功效
  • 搭配
  • 临床
  • 加工
  • 保存
  • 鉴别
  • 信息

中文名

赤芍

拉丁名称

Radix Padoniae Rubra

别名

木芍药、草芍药、红芍药、毛果赤芍

用药部位

性味归经

味苦,性微寒;归肝经

医保类型

医保(赤芍)

华国栋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主治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而奏凉血,止血之功。

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本品苦寒入肝经而清肝火。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损伤: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6-12g。

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反藜芦。

注意事项

不与藜芦同用。血虚者慎服。

适宜人群

赤芍适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仆损伤,痈肿疮疡者。

不宜人群

尚不明确。

禁忌人群

血虚者慎服。

化学成分

本品含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甘、苯甲酰芍药苷、芍药青酮、芍药新苷、没食子鞣质、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等。

药理作用

本品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赤芍水提液、赤芍苷、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水煎剂能延长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减轻血栓干重。所含芍药苷有镇静、抗炎止痛作用。芍药流浸膏、芍药苷有抗惊厥作用。赤芍、芍药苷有解痉作用;赤芍对肝细胞DNA的合成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生川谷。”

2、《名医别录》:“芍药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暴干。”

3、《本草从新》:“白芍药……白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散邪,能血中之滞。赤白各随花色,单瓣者入药。”

适宜搭配

川芎、白芍

不宜搭配

藜芦

临床应用

1、治温毒发斑,可配水牛角、牡丹皮、生地黄等药用;治血热吐衄,可配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药用。

2、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多眵,配荆芥、薄荷、黄芩等,如芍药清肝散(《原机启微》);取本品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治热毒壅盛,痈肿疮疡,可配银花、天花粉、乳香等,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或配连翘、栀子、玄参等,如连翘败毒散(《伤寒全生集》)。

3、治肝郁血滞之胁痛,可配柴胡、牡丹皮等,如赤芍药散(《博济方》);治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可配当归、川芎、延胡索等,如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配虎杖,如虎杖散(《圣济总录》),或配桃仁、红花、当归等。

相关配伍

1、赤芍配白芍:赤芍以泻为用,具有清热凉血、祛瘀止痛的作用;白芍以补为功,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功。二药配用,一敛一散,一补一泻,共奏清热凉血,养血活血,柔肝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血虚而兼有瘀滞之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肝郁血滞之胸胁疼痛、腹痛等。

2、赤芍配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止痛;川芎行气活血,为血中气药。二药配用,既增活血化瘀之功,又借气行血行之力,使行血破滞之功倍增。适用于各种瘀血证,如瘀血闭经、痛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也可用于血痹、痈肿疮毒。

鉴别用药

1、生赤芍、炒赤芍与酒赤芍:生赤芍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之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炒赤芍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可用于瘀滞疼痛。酒赤芍借酒之温通而大行药势,长于活血散瘀,但清热凉血之力甚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

2、牡丹皮与赤芍:两药均源于毛莨科植物,皆味苦性微寒而归肝经,功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治热入营血之斑疹吐衄、血滞经闭、通经、癥瘕、肠痈腹痛、痈疮肿毒及跌打瘀肿等。然牡丹皮兼辛味,并入心肾经,善透阴分伏热而退虚热,又治热病后期之阴虚发热、久病阴伤之无汗骨蒸。赤芍苦泄而专入肝经,又善清泄肝火而止痛,治肝郁化火胸胁痛及肝火目赤肿痛。

相关药品

清瘟解毒片(丸)、乐脉颗粒、调经活血片、加味生化颗粒、小儿化毒胶囊(散)。

相关方剂

桃红四物汤(《医垒元戎》,录自《玉机微义》)、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药膳食疗

赤芍红烧羊肉:

1、功效:活血化淤、行气止痛。

2、原材料:羊肉20克,当归、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赤芍10克,黄酒葱、蒜等适量。

3、做法:首先将羊肉洗净、切块,当归、生地、赤芍洗干净后,放入纱布袋中扎口,干姜切片。再将羊肉、干姜、纱布袋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煮,用文火煎1小时后,去掉纱布袋,再用武火煮沸,加黄酒、葱、蒜等调料食用。

4、用法:食肉喝汤。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釆挖,除去须根、泥沙,干燥。

炮制方法

1、赤芍: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炒赤芍:取赤芍片,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酒赤芍:取赤芍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100kg赤芍片,用黄酒12kg。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薄壁细胞切向延长。韧皮部较窄。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群作放射状排列,导管旁有木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稍弯曲,长5-40cm,直径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纵沟及皱纹,并有须根痕及横向凸起的皮孔,有的外皮易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气微香,味微苦、酸涩。

饮片性状

1、赤芍:参见“药材”项。

2、炒赤芍:形如赤芍,色泽加深,偶见焦斑。

3、酒赤芍:形如炒赤芍,微有酒气。

植物种属

芍药科芍药属植物芍药、川赤芍。

形态特征

1、芍药: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根肥大,纺锤形或圆柱形,黑褐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有数枚鞘状膜质鳞片。叶互生;叶柄长达9cm;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7.5-12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偏斜,边缘具白色软骨质细齿,两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短柔毛,近革质。花两性,数朵生茎顶和叶腋,直径7-12cm;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绿色,宿存;花瓣9-13,倒卵形,白色,有时基部具深紫色斑块或粉红色栽培品花瓣各色并具重瓣;雄蕊多数,花药黄色;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先端裂片钝圆;心皮2-5,离生,无毛。蓇葖果3-5枚,卵形或卵圆形,先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6-8月。

2、川赤芍:多年生草本,高30-120cm。根圆柱形,单一或分歧,直径1.5-2cm。茎直立,有粗而钝的棱,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9cm;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轮廓呈宽卵形,长7.5-20cm;小叶成羽状分裂,裂片窄披针形或披针形,宽4-16mm,先端渐尖,全缘,上面深绿色,沿叶脉疏生短柔毛,下面淡绿色,无毛,叶脉明显。花两性,2-4朵,生茎顶端和叶腋,常仅1朵开放,直径4.2-10cm;苞片2-3,披针形,长3-7cm,分裂或不裂;萼片4,宽卵形,长1.7cm,绿色,宿存;花瓣6-9,倒卵形,长2.3-4cm,紫红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花药黄色;花盘肉质,仅包裹心皮基部;心皮2-5,离生,密被黄色绒毛,柱头宿存。蓇葖果长1-2cm,密被黄色绒毛,成熟果实开裂,常反卷。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1、芍药:分布于华北、东北、陕西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2、川赤芍:分布于四川、西藏、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道地产区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