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川木香

  • 概述
  • 功效
  • 搭配
  • 加工
  • 保存
  • 鉴别
  • 信息

中文名

川木香

拉丁名称

VladimiriaeRadix

别名

木香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温;归肝、胃、大肠经

华国栋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行气止痛,温中和胃。

主治

脘腹胀痛,呕吐,肠鸣泄泻,里急后重,两胁不舒,肝胆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9g,宜后下;研末,0.5-0.9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适宜人群

川木香适用于脘腹胀痛,呕吐,肠鸣泄泻,里急后重,两胁不舒,肝胆疼痛者。

不宜人群

尚不明确。

禁忌人群

尚不明确。

化学成分

从川木香根中分得挥发油,得率为0.8%,用GC/MS鉴定了其中26个成分,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去氢木香内酯。根中含倍半萜内酯:愈创木-4(15),10(14),11(13)-三烯-12,6α-内酯、3β-乙酰氧基愈创木-4(15),10(14),11(13)-三烯-12,6α-内酯、3β-羟基-11βH-愈创木-4(15),10(14),-二烯12,6α-内酯、3β-乙酰氧基-11βH-愈创木4(15),10(14)-二烯-12,6α-内酯等。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辛、苦,温。”

2、南药《中草药学》:“入脾、胃、大肠经。”

3、《全国中草药汇编》:“行气止痛,和胃止泻。主治肝胃气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里急后重。”

4、南药《中草药学》:“主治消化不良。”

适宜搭配

陈皮、麦芽、山楂、六神曲、枳壳、大黄

采收加工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及根头上的胶状物,干燥。

炮制方法

1、川木香:取药材,除去杂质及“油头”,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煨川木香:取净川木香片,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川木香,间隔平铺数层,置炉火旁或烘干室内,烘煨至川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至纸上,取出,放凉。

保存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

鉴别

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韧皮部射线较宽;筛管群与纤维束以及木质部的导管群与纤维束均呈交互径向排列,呈整齐的放射状。形成层环波状弯曲,纤维束黄色,木化,并伴有石细胞。髓完好或已破裂。油室散在于射线或髓部薄壁组织中。薄壁细胞可见菊糖。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木香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性状

呈圆柱形,习称“铁杆木香”,或成纵槽状半圆柱形,习称“槽子木香”,稍弯曲,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具较细的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脉纹,根头偶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习称“油头”或“糊头”。体较轻,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散有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部较宽广,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腐朽状。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植物种属

菊科川木香属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

形态特征

1、川木香:多年生草本。主根圆柱形,直径1-2cm,外皮褐色,少有分枝。几无茎。叶基生,呈莲座状平铺地面;叶柄长8-20cm,被白色茸毛;叶片卵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12-30cm,宽8-20cm,羽状中裂或浅裂,少有不分裂,裂片5-7对,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基部有小裂片,两面被糙伏毛,下面疏生蛛丝毛和腺点。头状花序6-8密集;总苞宽钟形,直径6cm,总苞片6层,全部苞片质地坚硬,先端尾状渐尖成针刺状,边缘有稀疏的缘毛;花筒状,花冠紫色,长35-40mm,檐部长1cm,5裂,花冠裂片长6mm,细管部长3cm;雄蕊5,花药箭形,先端有长尾,子房下位。瘦果圆柱状,有宿存冠毛;冠毛刚毛状,向上渐细,淡棕黄色,外层向下皱曲反折包围并紧贴瘦果,内层直立。花果期7-10月。2、灰毛川木香:本种与正种主要区别是,叶下面灰白色,被薄蛛丝状毛或绵毛。

分布区域

1、川木香:分布于四川、西藏。2、灰毛川木香: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1、川木香:生于海拔3700-3800m的高山草地。2、灰毛川木香:生于海拔3500-4200m的高山山脊或阳坡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