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杜梨

  • 概述
  • 功效
  • 临床
  • 加工
  • 信息
  • 其他

中文名

杜梨

别名

棠梨、海棠梨、野梨子、土梨

性味归经

味酸、甘、涩,性寒。归肺、胃、大肠经

毒性

无毒

华国栋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消食止痢。

主治

腹泻。

用法用量

常用量30g。水煎服。

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赤者杜,白者棠;或云牝曰杜,牡曰棠;或云涩者杜,甘者棠。杜者涩也,棠者糖也,三说俱通,末说近是。棠梨,野梨也。霜后可食,其树接梨甚嘉,有甘酢、赤白二种。”

相关配伍

治食积胃痛,胃酸缺乏,消化不良:杜梨20g,山楂片10g,煎汤。

采收加工

8-9月果实成熟采摘,晒干或鲜用。

植物种属

蔷薇科植物杜梨。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0米,树冠开展,枝常具刺;小枝嫩时密被灰白色绒毛,二年生枝条具稀疏绒毛或近于无毛,紫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渐尖,外被灰白色绒毛。叶片菱状卵形至长圆卵形,长4-8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稀近圆形,边缘有粗锐锯齿,幼叶上下两面均密被灰白色绒毛,成长后脱落,老叶上面无毛而有光泽,下面微被绒毛或近于无毛;叶柄长2-3厘米,被灰白色绒毛;托叶膜质,线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两面均被绒毛,早落。伞形总状花序,有花10-15朵,总花梗和花梗均被灰白色绒毛,花梗长2-2.5厘米;苞片膜质,线形,长5-8毫米,两面均微被绒毛,早落;花直径1.5-2厘米;萼筒外密被灰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长约3毫米,先端急尖,全缘,内外两面均密被绒毛,花瓣宽卵形,长5-8毫米,宽3-4毫米,先端圆钝,基部具有短爪。白色;雄蕊20,花药紫色,长约花瓣之半;花柱2-3,基部微具毛。果实近球形,直径5-10毫米,2-3室,褐色,有淡色斑点,萼片脱落,基部具带绒毛果梗。花期4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1800m的平原或山坡阳处。

附注

杜梨的树皮及枝叶也可入药。枝叶适用于霍乱,吐泻不止,转筋腹痛,反胃吐食。树皮煎水洗,适用于皮肤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