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
佛手、佛手香橼、蜜罗柑、五指柑、福寿柑、手柑(广东)
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肺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级甲等
舒肝理气,和胃化痰。
肝气郁结之胁痛、胸闷,肝胃不和、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嗳气、恶心,久咳痰多。
内服:煎汤,3-10g;或泡茶饮。
阴虚有火、无气滞者慎服。
成熟佛手果实中含柠檬油素,6,7-二甲氧基香豆精,3,5,8-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柠檬苦素,闹米林,胡萝卜甙,β-谷甾醇,对-羟基苯丙烯酸,棕榈酸,琥珀酸,顺式-头-尾-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顺式-头-头-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3,5,6-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及3,5,6-三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还含痕量的香叶木甙和橙皮甙。
1、平喘作用:川佛手煎剂在3.06%时,可完全对抗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广佛手的作用较弱。柠檬油素对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收缩,也有对抗作用;对蛋清致敏的回肠和离体气管,显示抗过敏活性。但它的平喘作用不及6,7-二甲氧基香豆精。麻醉猫肺溢流试验,静注柠檬油素5-10mg/kg,有一定的抗组胺作用。
2、对胃、肠平滑肌作用:佛手醇提取物对大鼠、兔离体肠管有明显解痉作用。静脉给药对麻醉猫、兔在体肠管也有抑制效应。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兔十二指肠痉挛有显著解痉作用,但对氯化钡引起的肠管痉挛,解痉作用较差。醇提取物2.25g/kg静注,能迅速缓解氨甲酰胆碱所致的麻醉猫胃、肠和胆囊的张力增加。
3、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小鼠腹腔注射佛手醇提取物20g/kg。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并维持2h。同剂量可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并能延长小鼠士的宁惊厥的致死时间和戊四氮或咖啡因引起的惊厥发生时间与致死时间,且降低其死亡率。并能明显抑制酒石酸锑钾和电刺激引起的痛觉反应,可见扭体反应次数减少和嘶叫的痛觉反应时间延长,显示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佛手醇提取物能显著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和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对大鼠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并使豚鼠因结扎冠状动脉引起的心电图变化有所改善,对氯仿-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也有预防作用。香叶木甙100-300mg/kg腹腔注射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降低兔毛细血管渗透性作用较儿茶酚水合物、陈皮甙、槲皮甙和芦丁强。有维生素C样作用,能增强豚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和减少肾上腺抗坏血酸耗竭。
5、抗炎作用:香叶木甙腹腔注射时,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有消肿作用,其ED50为100mg/kg。
橙皮甙的药理参见“陈皮”条。
柠檬油素小鼠口服观察24h的LD50为3.95g/kg。香叶木甙小鼠口服的LD50为10g/kg,腹腔注射LD50为4g/Kg。
1、《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家寒痰,治胃气疼,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2、《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煎汤,治心下气痛。”
3、《本经逢原》:“专破滞气。治痢下后重。”
4、《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癥瘕、瘰疬。”
5、《福建药物志》:“理气宽胸,化痰消胀。治胸腹胀痛,神经性胃痛,呕吐,喘咳。”
6、《广西本草选编》:“治疝气痛。”
1、治面寒痛,胃气痛:佛手柑。新瓦焙,为末(黄色)。烧酒送下,每服三钱。(《滇南本草》)
2、治食欲不振:佛手、枳壳、生姜各3g,黄连0.9g。水煎服,每日1剂。
3、治肝胃气痛:鲜佛手12-15g,开水冲泡,代茶饮。或佛手、延胡素各6g,水煎服。(2-3方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鼓胀发肿:佛手(去瓤)四两,人中白三两。共为末。空腹白汤下。(《岭南采药录》)
5、治湿痰咳嗽:佛手、姜半夏各6g,砂糖等分。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栽培4-5年开花结果,分批采收,多于晚秋果皮由绿变浅黄绿色时,用剪刀剪下,选晴天,将果实顺切成4-7mm的薄片,晒干或烘干。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喷淋清水,稍润,切碎,晒干。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果实卵形或长圆形,先端裂瓣如拳或指状,常皱缩或卷曲。外表面橙黄色、黄绿色或棕绿色,密布凹陷的窝点,有时可见细皱纹。内表面类白色,散有黄色点状或纵横交错的维管束。质硬而脆,受潮后柔软。气芳香,果皮外部味辛微辣,内部味甘而后苦。
以皮黄肉白、香气浓郁者为佳。
芸香科柑橘属佛手。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老枝灰绿色,幼枝略带紫红色,有短而硬的刺。单叶互生;叶柄短,长3-6mm,无翼叶,无关节;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6cm,宽2.5-7cm,先端钝,有时微凹,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钝锯齿。花单生,簇生或为总状花序;花萼杯状,5浅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数;子房椭圆形,上部窄尖。柑果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分裂如拳状,或张开似指尖,其裂数代表心皮数,表面橙黄色,粗糙,果肉淡黄色。种子数颗,卵形,先端尖,有时不完全发育。花期4-5月,果熟期10-12月。
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佛手分川佛手和广佛手,习惯认为四川产的佛手品质最优。1、川佛手:主产于四川合江、江津、泸县、犍为,云南易门、宾川等地。主销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及出口。2、广佛手:主产于广东高要,集散于肇庆;其次产于广西凌乐、灌阳。销上海、杭州、华南等地及出口。
生于热带、亚热带。
喜温暖湿润气候,怕严霜、干旱,耐荫、耐瘠、耐涝。最适生长温度22-24℃,越冬温度5℃以上,能忍受极端最低温度-7--8℃。年降水量以1000-1200mm最适宜。喜阳光,年日照时数1200-1800h,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用扦插、嫁接繁殖。
1、扦插繁殖:春、夏、秋三季均可扦插。选7-8年生植株。长江流域4-6月;华北5月;广东3-4月或7-9月。硬枝扦插或软枝扦插。硬枝扦插,选取成年植株上的1年生枝条,长15cm,带3-5个芽,除去下部叶片,斜削成马蹄形,上部留叶,可剪去一半,斜插于苗床或盆中,露出地面三分之一。露地扦插育苗,按行株距20cm×6cm扦插,扦插后要搭荫棚。约培育2个月可成活,待生根发芽后,随即除去荫棚。苗期进行松土除草,浇水,追肥。冬季地面覆草防冻。扦插一年后移栽。2、嫁接繁殖:用切接法,砧木选用枳、红橘、香橼、柠檬的种子或扦插培育的幼苗。将砧木于早春未萌芽前离地面5-7crn处剪平,劈一切口,深2-3cm;接穗具有2-3个芽,下端削成楔形,插入砧木切口内,使两者紧密结合,用绳缚扎牢,涂上黄泥,再用塑料带紧包切口,使接穗顶芽露出,半月后可愈合抽芽生长,45-60d抽新梢,再除去包扎物。亦可用单芽腹接法、单芽切接法、靠接法等。嫁接苗成活后,培育1-3年移栽。定植,春季或秋季,以早春最为适宜。按行株距1m×1m开穴,呈三角形排列,穴径50cm,深30cm,先施一层堆肥或厩肥,覆土一层,苗可带土团或蘸泥浆后栽种,每穴1株,填土压实,浇水。
1、病害有煤烟病,可摘除病叶,适当修剪,使通风透光良好,增施磷钾肥。2、炭疽病,可喷1∶1∶150倍波尔多液或50%二硝散200倍液。另有溃疡病、疮痂病为害。3、虫害有柑橘金爪螨,可喷20%双甲脒1000倍液。4、潜叶蛾幼虫,食叶,可喷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吹绵介壳虫,为害枝叶,可用天敌大红瓢虫防治,亦可喷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松脂合剂防治。6、蚜虫、红蜘蛛可用1∶1∶10倍烟草石灰水防治。7、蜗牛用蜗牛散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射。8、吉丁虫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射。另外还有柑橘凤蝶、橘锈螨、中华鳃金龟子等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