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荞麦
Fagopyri Dibotryis Rhizoma
赤地利、赤薜荔、金锁银开、天荞麦根、开金锁、透骨消、苦荞头、铁石子、野荞子、荞麦三七、野荞麦根、苦荞麦根、荞当归
根茎
味微辛、涩,性凉;归肺经
医保(金荞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级甲等
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1、肺痈,肺热咳嗽:本品辛凉,既可清热解毒,又善排脓祛瘀,并能清肺化痰,故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咳吐脓血为其所长,可单用。
2、瘰疬疮疖,咽喉肿痛:本品凉以清热,辛以散结,有解毒,消痈,利咽,消肿之效。
3、本品尚有健脾消食之功。
4、西医诊为肺脓肿、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空洞伴化脓性感染、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单纯疱疹、皮肤化脓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等属于热毒内盛者。
内服:煎服,15-45g。亦可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
孕妇禁用;服用后应避免日晒,慎防光敏反应。
1、金荞麦适用于肺痈吐脓,肺热喘咳,乳蛾肿痛者。
2、西医诊为肺脓肿、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空洞伴化脓性感染、急性网状淋巴管炎、单纯疱疹、皮肤化脓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等属于热毒内盛者。
尚不明确。
孕妇禁用。
根茎含香豆酸、阿魏酸等。
有祛痰、解热、抗炎、抗肿瘤等作用。体外实验虽无明显抗菌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凝固酶、溶血素及绿脓杆菌内毒素有对抗作用。
1、《新修本草》:“赤白冷热诸痢,断血破血,带下赤白,生肌肉。”
2、《本草纲目拾遗》:“治喉闭,喉风喉毒,用醋磨漱喉。治白浊,捣汁冲酒服。”
射干
1、肺痈,肺热咳嗽:本品辛凉,既可清热解毒,又善排脓祛瘀,并能清肺化痰,故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咳吐脓血为其所长,可单用,或与鱼腥草、金银花、芦根等配伍应用。若治肺热咳嗽,可与天花粉、矮地茶、射干等同用。
2、瘰疬疮疖,咽喉肿痛:本品凉以清热,辛以散结,有解毒,消痈,利咽,消肿之效,若与何首乌等药配伍,可用治瘰疬痰核;若配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药,可用治疮痈疖肿或毒蛇咬伤;若与射干、山豆根同用,可用治咽喉肿痛。
3、本品尚有健脾消食之功,与茯苓、麦芽等同用,可用治腹胀食少,疳积消瘦等症。
鱼腥草与金荞麦:两者均入肺经而功善清热解毒消痈,主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及疮肿。然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又能排脓,利尿通淋,为治肺痈吐脓之要药,并治热淋涩痛;还能清热止痢,可治湿热泻痢。金荞麦苦泄性平偏凉,消痈散结力强,又善治瘰疬及毒蛇咬伤;还能健脾消食,可治脾失健运之食少腹胀、疳积消瘦。
金荞麦片。
冬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洗净,干燥。
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1、本品粉末淡棕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直径5-48μm,脐点点状、星状、裂缝状或飞鸟状,位于中央或偏于一端,大粒可见层纹;复粒由2-4分粒组成;半复粒可见。木纤维成束,直径10-38μm,具单斜纹孔或十字形纹孔。草酸钙簇晶直径10-62μm。木薄壁细胞类方形或椭圆形,直径28-37μm,长约至100μm,壁稍厚,可见稀疏的纹孔。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21-83μm。
2、取本品2.5g,加甲醇20ml,放置1小时,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金荞麦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表儿茶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药材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2:0.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5%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10°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根茎呈不规则团块或圆柱状,常有瘤状分枝,顶端有的有茎残基,长3-15cm,直径1-4cm。表面棕褐色有横向环节及纵皱纹,密布点状皮孔,并有凹陷的圆形根痕及残存须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淡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色较深。气微,味微涩。
为不规则的片状。切面木部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外表皮棕褐色,密布点状皮孔,可见横向环节,有凹陷的圆形根痕及残留须根。气微,味微涩。
蓼科荞麦属植物金荞麦。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木质化,黑褐色。茎直立,高50-100cm,分枝,具纵棱,无毛。有时一侧沿棱被柔毛。叶三角形,长4-12cm,宽3-11cm,顶端渐尖,基部近戟形,边缘全缘,两面具乳头状突起或被柔毛;叶柄长可达10cm;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长5-10mm,偏斜,顶端截形,无缘毛。花序伞房状,顶生或腋生;苞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尖,边缘膜质,长约3mm,每苞内具2-4花;花梗中部具关节,与苞片近等长;花被5深裂,白色,花被片长椭圆形,长约2.5mm,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宽卵形,具3锐棱,长6-8mm,黑褐色,无光泽,超出宿存花被2-3倍。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产于陕西、江苏、江西、浙江、湖南、河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生山谷湿地、山坡灌丛,海拔250-3200m。
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肥力、温度、湿度的要求较低,耐旱耐寒性强。适宜栽培在排水良好的高海拔、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中,而不宜栽培在黏土及排水性差的地块。喜温植物,在15-30℃条件下生长良好,在约-10℃的地区栽培可安全越冬。
选择排水良好、地势高的砂壤土种植,要求土壤耕作层厚度在30cm以上。根茎繁育种植一般在春季进行整地,高海拔地区(800m以上)在解冻后进行,以不翻出生土为原则,耕深30-45cm。结合耕翻,施厩肥或土杂肥18.0-22.5吨/公顷、过磷酸钙750千克/公顷,接着耙细、整平,做成宽1.80-2.25m的畦,长度随地形而定,为便于操作,一般情况下以6-10m为宜,过长应开沟,另开厢做畦。
蚜虫及病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