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蒲葵叶

  • 概述
  • 功效
  • 临床
  • 加工
  • 鉴别
  • 信息

中文名

蒲葵叶

别名

蒲扇、败扇《本草拾遗》,故蒲扇《医学纲目》,败蒲扇《纲目》

性味归经

味甘、涩,性平

王丽霞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收敛止血,止汗。

主治

咳血,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煅存性研末,3-6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败扇烧为末,和粉粉身上,主汗,弥败者佳。”

2、《纲目》:“败蒲扇烧灰酒服一钱,止盗汗,及妇人血崩、月水不断。”

相关配伍

治盗汗,故蒲扇灰研细,每服三钱,温酒调下,无时。(《医学纲目》止汗散)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剪下叶片,切碎晒干。

药材性状

完整干燥叶大,形如扇,直径可达lm以上,掌状深裂,直达中部,裂片条状披针形,宽约2cm,至顶端渐尖,深2裂,分裂部分长达50cm,下弯;具长叶柄,可达lm余,平凸状,下部边缘有2列倒钩刺。气微,味淡。

植物种属

棕榈科蒲葵属植物蒲葵。

形态特征

蒲葵,别名葵扇木《陆川本草》,扇叶葵《广州植物志》,蓬扇树《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乔木,高达20m。叶阔肾状扇形,直径达lm以上,掌状深裂至中部,裂片线状披针形,基部阔4-4.5cm,先端长渐尖,2深裂,其分裂部分下垂,长达50cm;叶柄长达2m,下部两侧有逆刺。花序呈圆锥状,粗壮,长约lm,总梗上有6-7个佛焰苞,约6个分枝花序,长达35cm,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个佛焰苞,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小花枝长10-20cm。花小,两性,黄绿色,长约2mm;萼片3,覆瓦状排列;花冠约2倍长于花萼,3裂几达基部;雄蕊6,花丝合生成一环并贴生于花冠基部;子房由3个近分离的心皮组成,3室。核果椭圆形,状如橄榄,长1.8-2.2cm,径1-1.2cm,黑褐色。种子椭圆形,长1.5cm,直径0.9cm。花期4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南部。

生长环境

栽于庭园或宅旁,本种在广东新会县栽培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