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山豆根

  • 概述
  • 功效
  • 搭配
  • 临床
  • 加工
  • 保存
  • 鉴别
  • 信息

中文名

山豆根

拉丁名称

Sophorae Tonkinensis Radix Et Rhizoma

别名

广豆根、苦豆根、山大豆根、南豆根

用药部位

根和根茎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肺、胃经

毒性

有毒

医保类型

医保(山豆根)

王丽霞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主治

1、咽喉肿痛:本品大苦大寒,功善清肺火,解热毒,利咽消肿,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凡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者均可用之。

2、牙龈肿痛:本品苦寒,入胃经,清胃火,故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均可应用。

3、本品还可用于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

适宜人群

1、山豆根适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者。

2、西医诊为急性扁桃腺炎、急性咽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属于肺热壅盛者,牙龈炎属于胃火上炎者。

不宜人群

尚不明确。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者慎用。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生物碱及黄酮化合物。生物碱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臭豆碱和甲基金雀花碱等;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柔枝槐酮、柔枝槐素、柔枝槐酮色烯、柔枝槐素色烯。其他尚含紫檀素、山槐素、红车轴草根苷等。

药理作用

本品有抗癌作用,所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实验性肿瘤均呈抑制作用。有抗溃疡作用,能抑制胃酸分泌,对实验性溃疡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麻风杆菌、絮状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以及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本品所含臭豆碱、金雀花碱能反射性地兴奋呼吸,氧化苦参碱和槐果碱有较强的平喘作用。此外,本品还有升高白细胞,抗心律失常,抗炎及保肝作用。

毒理作用

山豆根煎剂按10g(生药)/kg灌服,小鼠仅有竖毛、兴奋、轻度震颤反应。按25g(生药)/kg灌服,小鼠出现呼吸抑制、震颤,痉挛反应并死亡。延长山豆根的煎药时间,以同样剂量灌服,小鼠均出现相同毒性反应和死亡。

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采根用,今人寸截含之,以解咽喉肿痛极妙。”

2、《本草备要》:“热解毒,去肺大肠风热,含之咽汁,止喉痛、齿肿、齿痛。”

适宜搭配

射干、冰片

临床应用

1、凡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者均可用之。轻者可单用,如《永类钤方》单用本品磨醋噙服;重者常与桔梗、栀子、连翘等药同用,如清凉散(《增补万病回春》);若治乳蛾喉痹,可配伍射干、花粉、麦冬等药,如山豆根汤(《慈幼新书》)。

2、治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可单用煎汤漱口,或与石膏、黄连、升麻、牡丹皮等同用。

相关配伍

山豆根配射干:二者均为苦寒之品,皆为治疗咽喉痹痛之要药。山豆根泻火解毒力胜,能清泄心肺胃热;射干偏于降火祛痰散结。二药配用,清热解毒利咽、祛痰散血消肿之效大增。适用于痰热郁结、壅滞于咽喉而致的咽喉肿痛、喉中痰鸣、痰黏不易咯出等。

鉴别用药

射干与山豆根:两药均苦寒,归肺经,均能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治咽喉肿痛。但射干苦寒降泄,降火散血祛痰,适用于热结痰盛、瘀肿严重者;还长于祛痰行水,治痰饮咳喘,喉中漉漉如水鸡声。山豆根大苦大寒,清火力强,适用于实热闭塞,火毒壅盛者;又善清胃火,治胃火牙龈肿痛、疮肿、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癌肿及钩端螺旋体病等。

相关药品

喉疾灵胶囊(片)、阮氏上清丸、清咽润喉丸、鼻咽灵片、清热暗疮片、软坚口服液。

相关方剂

山豆根方(《普济方》)、山豆根丸(《仁斋直指方》)、山豆根汤(《慈幼新书》)。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以秋季采挖者为佳。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分档。洗净闷润,切薄片,干燥,筛去灰屑。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鉴别

1、本品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至10数列细胞。栓内层外侧的1-2列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断续形成含晶细胞环,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栓内层与韧皮部均散有纤维束。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射线宽1-8列细胞;导管类圆形,大多单个散在,或2至数个相聚,有的含黄棕色物;木纤维成束散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少数含方晶。

2、取本品粗粉约0.5g,加三氯甲烷10ml,浓氨试液0.2ml,振摇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参碱对照品、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2μl、对照品溶液4-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斑点。

药材性状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常残留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突起的横长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饮片性状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周边棕色或棕褐色,有皱纹,有的可见横向突起的皮孔。切面皮部淡棕黄色,木部淡黄色,有棕色环纹。质坚硬。有豆腥气。味极苦。

常见伪品

混淆品: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干燥根茎。根茎呈细圆柱形,常弯曲或有分枝长可达30km,直径2-5m。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外皮易脱落,有细纵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纤维性,中心有白色髓部。气微,味苦。

伪品:

陕甘木蓝:为豆科植物陕甘木蓝IndigoferaPotaniniiCraib.的干燥根。根圆柱形,根头部呈不规则块状,上端常留茎基及茎痕,有少数分枝,长可达40cm,直径0.4-1.3cm。表面灰褐色,具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有时栓皮呈鳞片状脱落,脱落处呈棕褐色。质坚硬,断面皮部棕色,木部淡黄色。气微,味微苦。

注:山豆根和北豆根科、属不同,所含成分及功效也不尽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对上述二药分别作了记载,应充分发挥各个药的作用,且不可互相代替。

植物种属

豆科槐属植物越南槐。

形态特征

灌木,茎纤细,有时攀援状。根粗壮。枝绿色,无毛,圆柱形,分枝多,小枝被灰色柔毛或短柔毛。羽状复叶长10-15cm;叶柄长1-2cm,基部稍膨大;托叶极小或近于消失;小叶5-9对,革质或近革质,对生或近互生,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15-25mm,宽10-15mm,叶轴下部的叶明显渐小,顶生小叶大,长达30-40mm,宽约20mm,先端钝,骤尖,基部圆形或微凹成浅心形,上面无毛或散生短柔毛,下面被紧贴的灰褐色柔毛,中脉上面微凹,下面明显隆起;小叶柄长1-2mm,稍肿胀。总状花序或基部分枝近圆锥状,顶生,长10-30cm;总花梗和花序轴被短而紧贴的丝质柔毛,花梗长约5mm;苞片小,钻状,被毛;花长10-12mm;花萼杯状,长约2mm,宽3-4mm,基部有脐状花托,萼齿小,尖齿状,被灰褐色丝质毛;花冠黄色,旗瓣近圆形,长6mm,宽5mm,先端凹缺,基部圆形或微凹,具短柄,柄长约1mm,翼瓣比旗瓣稍长,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基部具1三角形尖耳,柄内弯,与耳等长,无皱褶,龙骨瓣最大,常呈斜倒卵形或半月形,长9mm,宽4mm,背部明显呈龙骨状,基部具1斜展的三角形耳;雄蕊10,基部稍连合;子房被丝质柔毛,胚珠4粒,花柱直,无毛,柱头被画笔状绢质疏长毛。荚果串珠状,稍扭曲,长3-5cm,直径约8mm,疏被短柔毛,沿缝线开裂成2瓣,有种子1-3粒;种子卵形,黑色。花期5-7月,果期8-12。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

主产于广西、广东、江西、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亚热带或温带的石山或石灰岩山地的灌木林中;海拔1000-2000m。

生长见习

适合生长在平均气温为19-21℃,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宜在75%以上的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石灰岩壤土。

繁殖方式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采收与保存每年10-11月,当荚果由青绿渐变黄时及时将荚果采回,脱出种子晾干,置室内通风干燥处保存。在2月底至3月中旬进行播种。播种方法种子经催芽露白后在畦面上按株行距40cm×40cm、以品字形开穴成两行点播,覆土3cm。

2、扦插繁殖:插穗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为害的植株,剪取直径0.5-1.0cm的一年生枝条,取中下段截成长25cm带有2-3个节的短枝段。插穗处理用吲哚丁酸(IBA)150mg/L溶液浸泡插条的1/3,浸泡5小时,取出后扦插。插床与基质以洁净河沙或蛭石为基质,宽120cm,深30cm,有遮阳网。扦插时间春季在3月份,秋季在10月中旬至11月。

病虫防治

1、根腐病:病原菌主要由根部侵入,造成根部腐烂,地上部分呈萎蔫状。该病全年均有发生,以夏、秋季为严重发生期。在发病初期以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兑水500-800倍灌根,连续2-3次。

2、白绢病:病原菌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部,使受害部纵裂变褐,后期腐烂。该病主要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发病初期以多菌灵或脱菌特兑水500-800倍灌根或喷雾,连续2-3次。

3、蛀茎螟:以幼虫钻蛀茎部及枝条,造成内部完全中空,最后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受害株地面会发现有白色长条形排出物。防治时要抓住该虫的卵期及幼龄期即4-6月进行,以乐斯本或乙酯甲胺磷兑水800倍喷雾或从蛀口灌入。

4、豆荚螟:豆荚螟幼虫在遇到干旱时在豆荚内取食豆粒,使豆荚萎蔫干扁,无种子可收。所以在越南槐孕蕾开花期注意观察,一经发现,用敌百虫或辛硫磷兑水800-1200倍喷雾。

5、红蜘蛛:该害螨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在植株叶片背面刺吸为害,使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褪绿变成白色小斑,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发病初期用乐果或吡虫啉1200-1500倍喷雾。

6、蚧壳虫:此虫全年均可发生,集中在越南槐植株的幼嫩部位刺吸为害,使嫩叶卷缩畸形。可用敌敌畏或吡虫啉兑水1200-1500倍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