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麻杆
野火麻(《中药大辞典》)
味淡,性平。入肝、肾、大肠经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级甲等
驱虫,解毒,定痛。
蛔虫病,狂犬、毒蛇咬伤,腰痛。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孕妇慎用。
适用于蛔虫病、狂犬咬伤、毒蛇咬伤、腰痛者。
尚不明确。
孕妇慎用。
《陕西中草药》:“解毒,杀虫,止痛。主治疯狗咬伤,蛇咬伤,蛔虫病,腰痛。”
1、治蛔虫病,山麻杆3g,研粉,加入面粉中做馒头吃。(《陕西中草药》)
2、治疯狗咬伤,山麻杆叶6g。水煎服。服后有呕吐反应。(《陕西中草药》)
3、治蛇咬伤,鲜山麻杆适量,捣烂敷患处。(《陕西中草药》)
4、治劳伤腰部酸痛,(山麻杆)根皮、草桑根白皮各21-24g,百节皮、牛人参各15-18g。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l次。忌食酸、辣。(《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本品叶互生,叶柄长3-9厘米,被柔毛,与叶片结合处有刺毛状腺体;托叶狭披针形或线性,早落;叶片阔卵形至扁圆形,长7-13厘米,宽9-17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基部圆或略呈心脏形,边缘有齿牙,基出3脉,脉间有腺点1对,上面绿色,有疏短毛,下面带紫色,被密毛,网脉明显。
大戟科山麻杆属植物山麻杆。
山麻杆,别名桂圆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大叶泡(《秦岭植物志》)。落叶小灌木,高1-2m。幼枝密被茸毛,老枝栗褐色,光滑。单叶互生;叶柄长3-9cm,被柔毛,与叶片接合处有刺毛状腺体;托叶狭披针形或线形,早落;叶片阔卵形至扁圆形,长7-13cm,宽9-17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圆或略呈心脏形,边缘有齿牙,基出3脉,脉间有腺点1对,上面绿色,有疏短毛,下面带紫色,被密毛,网脉明显。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密集成长1-3cm侧生的穗状花序;萼3-4裂,裂片卵圆形,镊合状,背凸;雄蕊6-8,花丝分离;雌花疏生成长达4-5cm的总状花序;萼4裂,外面密被短柔毛;子房3室,每室1胚珠,密被短柔毛,花柱3深裂,线形,长7-8mm。蒴果扁球形,直径8-10mm,微裂成3个圆形的分果爿,密被短柔毛。种子微三棱状卵形,浅褐色,有乳头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6-8月。
分布于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生于海拔100-800米的低山区河谷两岸或庭园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