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石米

  • 概述
  • 功效
  • 加工
  • 信息

中文名

石米

别名

小石枣子、还阳

性味归经

味甘、微辛,性微寒。归肺、肝经

李培红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润肺止咳,舒筋活血。

主治

用于肺结核咳嗽,风热咳嗽,百日咳,风湿麻木,劳伤身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适宜人群

适用于肺结核咳嗽、风热咳嗽、百日咳、风湿麻木、劳伤身痛、跌打损伤者。

不宜人群

尚不明确。

禁忌人群

脾胃虚寒者慎用。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润肺止咳。主治肺结核咳嗽,风热咳嗽,百日咳。”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植物种属

兰科植物小羊耳蒜。

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很小,常成丛生长。假鳞茎近圆柱形,长7-14毫米,直径约3毫米,平卧,新假鳞茎发自老假鳞茎近顶端的下方,彼此相连接而匍匐于岩石上,顶端具1叶。叶椭圆形或长圆形,坚纸质,长1-2(-3)厘米,宽5-8毫米,先端浑圆或钝,基部骤然收狭成柄,有关节;叶柄长3-6毫米。花葶长2-4厘米;花序柄扁圆柱形,两侧具狭翅,下部无不育苞片;总状花序长1-2厘米,通常具2-3朵花;花苞片很小,狭披针形,长1-1.8毫米;花梗和子房长8-9毫米;花淡绿色;萼片线状披针形,长5-6毫米,宽1.2-1.4毫米,先端钝,边缘常外卷,具1脉;花瓣狭线形,长5-6毫米,宽约0.3毫米;唇瓣近长圆形,中部略缢缩而呈提琴形,长4-5毫米,上部宽2.5-3毫米,先端近截形并微凹,凹缺中央有时有细尖,基部无胼胝体但略增厚;蕊柱长3-3.5毫米,稍向前弯曲,上端有狭翅。蒴果倒卵形,长6-7毫米,宽3-4毫米;果梗长6-7毫米。花期9-10月,果期次年5-6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湖北、四川。

生长环境

附生于林中树上或山谷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