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铁线草

  • 概述
  • 功效
  • 临床
  • 加工
  • 信息

中文名

铁线草

别名

假地豆《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田吊子、血筋草、铺地藤,乌蝇羽、拐子草(广东),田胡蜘蛛(海南)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凉。入肝经

李培红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主治

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无名肿毒,疮疖,热淋,石淋,下肢浮肿,脘腹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利水通淋,散瘀消肿。主治泌尿系结石,跌打瘀肿,外伤出血。”

2、《台湾药用植物志》:“根及叶治疮;液汁滴入耳内,治耳痛;煎服治胃痛及腹部疾患。”

相关配伍

男女诸风产后风尤妙,铁线草根5钱,五加皮1两,防风2钱,为末。以乌骨鸡一斤重者,水内淹死,去毛肠,砍作肉,生入药剁匀,下麻油些少,炒黄色,随人量入酒煮熟。先以排风藤煎浓汤,淋浴头身,乃饮酒食鸡,发出粘汗即愈。如不沐浴,必发出风丹,乃愈。。(《本草纲目》上引滑伯仁《撄宁心要》)

采收加工

9~10月采收,晒干。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异叶山蚂蝗。

形态特征

平卧或上升草本,高10~70厘米。茎纤细,多分枝,除幼嫩部分被开展柔毛外近无毛。叶为羽状三出复叶,小叶3,在茎下部有时为单小叶;托叶卵形,长3~6毫米,被缘毛;叶柄长5~15毫米,上面具沟槽,疏生长柔毛;小叶纸质,顶生小叶宽椭圆形或宽椭圆状倒卵形,长(0.5)1~3厘米,宽0.8~1.5厘米,侧生小叶长椭圆形,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2厘米,有时更小,先端圆或近截平,常微凹入,基部钝,上面无毛或两面均被疏毛,侧脉每边4~5条,不甚明显,不达叶缘,全缘;小托叶狭三角形,长约1毫米;小叶柄长2~5毫米,疏生长柔毛。花单生或成对生于腋内,不组成花序,或2~3朵散生于总梗上;苞片卵形;花梗长10~25毫米,无毛或仅于顶部有少数钩状毛;花萼宽钟形,长约3毫米,被长柔毛和小钩状毛,5深裂,裂片披针形,较萼筒长;花冠紫红色至白色,长约5毫米,旗瓣宽倒卵形,冀瓣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具短耳,龙骨瓣稍弯曲,具短瓣柄;雄蕊二体,长约4毫米;雌蕊长约5毫米,子房被贴伏柔毛。荚果长12~18毫米,宽约3毫米,窄长圆形,直或略弯曲,腹缝线劲直,背缝线深波状,有荚节3~5,扁平,荚节宽长圆形或正方形,长3.5~4毫米,老时近无毛,有网脉。花、果期7~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安徽、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及台湾,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越南、太平洋群岛和大洋洲也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于河边、田边、路旁、草地,海拔250~4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