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
铜青、生绿
味酸、涩、苦,性寒。入肝、胆经
小毒《本草纲目》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退翳,祛腐敛疮,杀虫,吐风痰。
目翳,烂弦风眼,痈疽肿痛,鼻息肉,喉痹,牙疳,臁疮,顽癣,痔漏,风痰卒中。
内服:入丸、散,每次0.5~1g。外用:适量,研末点涂或调敷。
严格控制剂量;体弱血虚者忌服。
适用于目翳,烂弦风眼,痈疽肿痛,鼻息肉,喉痹,牙疳,臁疮,顽癣,痔漏,风痰卒中者。
尚不明确。
体弱血虚者忌服。
去腐作用。
《纲目》:“铜青乃铜之液气所结,酸而有小毒,能入肝胆,故吐利风痰,明目杀疳,皆肝胆之病也。”
1、治眼生肤翳,垂生珠管,铜青一两,细墨半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用头醋和丸如白豆大。每用一丸,以乳汁少许、新汲水少许浸化后,以铜筋点之。(《圣惠方》)
2、治近年风眼,铜绿(研)、寒水石(研)。上各等分,碾为细末。用五七沸滚水浸药,搅匀,澄清,将水面上药膜掠去,将清药水于眼大角点之,勿令尘生于药内,立效。(《瑞竹堂经验方》)
取铜器久置潮湿处,或用醋喷在铜器上,至表面产生青绿色铜锈时刮取。
《太平圣惠方》:“研。”《疮疡经验全书》:“火上微煅。”《医学入门》:“水洗净,细研水飞,去石澄清,慢火熬干。”《炮炙大法》:“以醋制铜生绿,取收晒干。”现行,将铜板放入高温、潮湿的环境中,或用醋喷在铜器上,至表面产生青绿色铜锈时刮取,干燥。用时除去杂质,研成细粉,过100目。
1、药材性状:纯铜绿为细丝状或小颗粒状的结晶性粉末。翠绿色。体重,质松脆,气微,味微涩。能溶于水及酸,不溶于醚。
2、饮片性状:呈绿色或深绿色细粉,光泽强,印在指纹间呈灰绿色或绿灰色,示粒径不均一。气微,味微涩。能溶于水及酸,不溶于乙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