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荆
接续草《本草拾遗》,公母草、搂接草、空心草《中医药实验研究》,马蜂草、猪鬃草《东北药用植物志》,黄蚂草《四川中药志》,节节草、接骨草《陕西中草药》,寸姑草、笔头草《湖南药物志》,骨节草、笔壳草、笔筒草
味甘、苦,性平。入肺、胃、肝经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止血,利尿,明目。
鼻衄,吐血,咯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淋证,目赤翳膜。
内服:煎汤,3-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敷。
1、保肝作用。
2、降血脂作用。
3、利尿作用。
4、降压作用。
1、《本草拾遗》:“主结气瘤痛,上气气急。”
2、《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清热止咳,治吐血、衄血及妇女倒经。”
3、《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作利尿及止血药,治风湿、淋病、刀伤。”
治疗慢性气管炎,止咳、祛痰效果较佳,还有一定降压作用。
1、治鼻衄,问荆30g,旱莲草3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2、治崩漏,问荆30g,马齿苋30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3、治热淋,小便不利,问荆12g,大石韦12g,海金砂藤12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4、治火眼生翳,问荆、菊花各15g,蝉衣6g,煎服。(《安徽中草药》)
5、治目赤肿痛,问荆12g,谷精草12g,野菊花12g,车前草12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2年)
6、治咳嗽气急,问荆6g,地骷髅21g。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7、治腰痛,问荆60g,与豆腐同煮,吃豆腐喝汤。(《山西中草药》)
夏、秋季采收,割取全草,置通风处阴干,或鲜用。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1、药材性状:全草长约30cm,多干缩或枝节脱落。茎略扁圆形或圆形,浅绿色,有细纵沟,节间长,每节有退化的鳞片叶,鞘状,先端齿裂,硬膜质。小枝轮生,梢部渐细。基部有时带有部分的根,呈黑褐色。气微,味稍苦涩。
2、饮片性状:为小段状,多有节。表面浅绿色,有纵纹。节上有鳞片叶,呈鞘状,先端有齿裂,硬膜质。气微,味苦、涩、微甜,嚼之略有砂粒感。
木贼科木贼属植物问荆。
中小型植物。根茎斜升,直立和横走,黑棕色,节和根密生黄棕色长毛或光滑无毛。地上枝当年枯萎。枝二型。能育枝春季先萌发,高5-35厘米,中部直径3-5毫米,节间长2-6厘米,黄棕色,无轮茎分枝,脊不明显,要密纵沟;鞘筒栗棕色或淡黄色,长约0.8厘米,鞘齿9-12枚,栗棕色,长4-7毫米,狭三角形,鞘背仅上部有一浅纵沟。孢子散后能育枝枯萎。不育枝后萌发,高达40厘米,主枝中部直径1.5-3.0毫米,节间长2-3厘米,绿色,轮生分枝多,主枝中部以下有分枝。脊的背部弧形,无棱,有横纹,无小瘤;鞘筒狭长,绿色,鞘齿三角形,5-6枚,中间黑棕色,边缘膜质,淡棕色,宿存。侧枝柔软纤细,扁平状,有3-4条狭而高的脊,脊的背部有横纹;鞘齿3-5个,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宿存。孢子囊穗圆柱形,长1.8-4.0厘米,直径0.9-1.0厘米,顶端钝,成熟时柄伸长,柄长3-6厘米。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生于海拔0-3700米,潮湿的草地、沟渠旁、沙土地、耕地、山坡及草甸等处。
犬问荆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犬问荆EquisetumarvenseL.的全草。与问荆的主要区别是营养茎与生孢子茎相同,主枝的鞘齿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黑色,边缘为白色宽膜质,向尖端延长成白色刚毛。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宁夏、西藏等地。全草含犬问荆碱。犬问荆的营养茎的水提取液有降压作用,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催眠的作用,对士的宁和尼可刹米所致的惊厥有拮抗作用,可延长惊厥潜伏期;对小鼠的热刺激有镇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