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茅
大风茅、柠檬茅、柠檬草、茅草茶、姜巴茅、姜草、香巴茅、香茅草、风茅草、姜巴草。
味辛,性温。归肺、膀胱、胃经
无毒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祛风通络,温中止痛,止泻。
用于感冒头身疼痛,风寒湿痹,脘腹冷痛,泄泻,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敷。
~1、抗菌作用。~2、抗炎、降压等作用。~3、抗癌作用。~4、抗诱变作用。~5、对平滑肌的作用。~6、降血糖作用。~7、其他作用,镇痛,抗线虫,杀螨,杀蝇。~
《广东中药》:“祛风消肿。主治头晕头风,风疾,鹤膝症,止心痛。”
1、治风寒湿全身疼痛:香茅0.5kg。煎水洗澡。(《四川中药志》1960年)
2、治骨节疼痛:茅草茶、石蜡(即辣子青药)、土荆芥各30g。捣绒加酒少许,炒热包痛处。
3、治胃痛:茅草茶30g。煎水服。(2-3方出自《贵州草药》)
全年均可采,洗净,晒干。
全草长可达2m,秆粗壮,节处常被蜡粉。叶片条形,宽约15mm,长可达1m,基部抱茎;两面粗糙,均呈灰白色;叶鞘光滑;叶舌厚,鳞片状。全体具柠檬香气。
禾本科植物香茅。
多年生密丛型具香味草本。秆高达2米,粗壮,节下被白色蜡粉。叶鞘无毛,不向外反卷,内面浅绿色;叶舌质厚,长约1毫米;叶片长30-90厘米,宽5-15毫米,顶端长渐尖,平滑或边缘粗糙。伪圆锥花序具多次复合分枝,长约50厘米,疏散,分枝细长,顶端下垂;佛焰苞长1.5(-2)厘米;总状花序不等长,具3-4或5-6节,长约1.5厘米;总梗无毛;总状花序轴节间及小穗柄长2.5-4毫米,边缘疏生柔毛,顶端膨大或具齿裂。无柄小穗线状披针形,长5-6毫米,宽约0.7毫米;第一颖背部扁平或下凹成槽,无脉,上部具窄翼,边缘有短纤毛;第二外稃狭小,长约3毫米,先端具2微齿,无芒或具长约0.2毫米之芒尖。有柄小穗长4.5-5毫米。花果期夏季,少见有开花者。
我国华南、西南、福建、台湾地区有栽培。
香茅根亦入药,用于心气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