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阳桃

  • 概述
  • 功效
  • 临床
  • 加工
  • 鉴别
  • 信息
  • 其他

中文名

阳桃

别名

三廉、杨桃、五敛子、五棱子、三菍、山敛、三敛子、羊桃、洋桃、五敛、酸五棱、三棱子、木踏子、风鼓、鬼桃、杨梅桃、酸桃、蜜桃

性味归经

味酸、甘,性寒。归肺、胃、小肠经

毒性

无毒

李培红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清热,生津,利尿,解毒。

主治

风热咳嗽,咽痛,烦渴,石淋,口糜,牙痛,疟母,酒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鲜果生食,或捣汁饮。外用:适量,绞汁滴耳。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忌服。

《药性考》:“多食冷脾胃,动泄澼。”

药理作用

1、降血脂、降低胆固醇。

2、保护肝脏。

3、降低血糖。

相关论述

1、《纲目》:“主治风热,生津止渴。”

2、《岭南杂记》:“(治)食猪肉咽喉肿痛。”(引自《纲目拾遗》)

3、《本草求原》:“吐蛊毒,大渴不止,捣汁饮。”

相关配伍

1、治咽喉痛:阳桃生食,每次1-2个,每日2-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石淋:阳桃3-5枚,和蜜煎汤服。(《泉州本草》)

3、治骨节风痛,小便热涩,热毒,痔肿出血:鲜阳桃,切开捣烂,以凉开水冲服,每日2-3次,每次1-2个。(《食物中药与便方》)

采收加工

8-9月果呈黄绿色时采摘,鲜用。

药材性状

浆果卵状或椭圆状,长5-8cm,淡黄绿色,光滑,具3-5翅状棱。

植物种属

酢浆草科植物阳桃。

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12米,分枝甚多;树皮暗灰色,内皮淡黄色,干后茶褐色,味微甜而涩。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0-20厘米;小叶5-13片,全缘,卵形或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一侧歪斜,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疏被柔毛或无毛,小叶柄甚短;花小,微香,数朵至多朵组成聚伞花序或圆锥花序,自叶腋出或着生于枝干上,花枝和花蕾深红色;萼片5,长约5毫米,覆瓦状排列,基部合成细杯状,花瓣略向背面弯卷,长8-10毫米,宽3-4毫米,背面淡紫红色,边缘色较淡,有时为粉红色或白色;雄蕊5-10枚;子房5室,每室有多数胚珠,花柱5枚。浆果肉质,下垂,有5棱,很少6或3棱,横切面呈星芒状,长5-8厘米,淡绿色或蜡黄色,有时带暗红色。种子黑褐色。花期4-12月,果期7-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生长环境

多栽培于园林或村旁。

附注

阳桃花、阳桃叶、阳桃根均可药用。可治慢性头风,关节疼痛,心痛,胃气痛,遗精,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