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根、树皮:味苦,性温。果:味酸、甘,性平。肺、胃经。
无毒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1、根、树皮:散瘀止血,止痛。2、果:生津止渴。
1、根、树皮: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痢疾,胃、十二指肠溃疡,牙痛;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2、果:生津止渴。用于口干,食欲不振。
内服:煎汤,15~30g;或烧灰;或盐藏。外用:适量,烧灰涂敷。
久食令人发热,损齿及筋。忌生葱同食。
1、《开宝》:盐藏食,去痰止呕哕,消食下酒。干作屑,临饮酒时服方寸匕,止吐酒。
2、《现代实用中药》:治口腔咽喉炎症。
3、《中国药植图鉴》:对心胃气痛及霍乱有效。
4、《本经逢原》:杨梅,能止渴除烦,烧灰则断痢,盐藏则止呕喙消酒。但血热火旺人不宜多食,恐动经络之血而致衄也。其性虽热,而能从治热郁,解毒。
药膳食疗:
杨梅甜酒:
功效:清解暑热、去痧止泻,可预防中暑、治暑热泄泻。
原材料:新鲜杨梅500g,白糖50g。
做法:杨梅洗净后加白糖,捣烂放入瓷罐中,发酵1周成酒。用纱布滤汁。放入锅中煮沸,熄火冷却后。密封保存。
用法:越陈越好,随量饮用。
1、治痢:杨梅烧服之。(《普济方》杨梅方)
2、治头痛不止:杨梅为末,以少许搐鼻取嚏。(《本草纲目》)
鲜用或烘干
杨梅科杨梅属植物杨梅。
常绿乔木,高可达12m,树冠球形。单叶互生;叶片长椭圆或倒披针形,革质,长8~13cm,上部狭窄,先端稍钝,基部狭楔形,全缘,或先端有少数钝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色稍淡,平滑无毛,有金黄色腺体。花雌雄异株;雄花序常数条丛生于叶腋,圆柱形,长约3cm,黄红色;雄花具1苞,卵形,先端尖锐,小苞2~4片,卵形,雄蕊5~6枚;雌花序为卵状长椭圆形,长约1.5cm,常单生于叶腋;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子房卵形,花柱极短。有2枚细长柱头。核果球形,径约1.8cm,外果皮暗红色,由多数囊状体密生而成,内果皮坚硬,径约9mm,内含无胚乳的种子1枚。花期4月。果期6~7月。
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