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野鸦椿花

  • 概述
  • 功效
  • 临床
  • 加工
  • 信息

中文名

野鸦椿花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归心、肺、膀胱经

毒性

无毒

李培红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祛风止痛。

主治

用于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研细末撒敷。

相关论述

《福建民间草药》:“祛风止痛。主治头痛,眩晕。”

相关配伍

治头痛、眩晕:野鸦椿花15g,鸡蛋1只。水煎,食蛋喝汤。(《安徽中草药》)

采收加工

5-6月采收,晾干。

植物种属

省沽油科植物野鸦椿。

形态特征

野鸦椿又名:鸡失柴、鸡合子树、夜夜椿、野椿子树、秤杆木、红果栲、鸡肫柴、鸡肾树。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3-6(-8)米,树皮灰褐色,具纵条纹,小枝及芽红紫色,枝叶揉碎后发出恶臭气味。叶对生,奇数羽状复叶,长(8-)12-32厘米,叶轴淡绿色,小叶5-9,稀3-11,厚纸质,长卵形或椭圆形,稀为圆形,长4-6(-9)厘米,宽2-3(-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具疏短锯齿,齿尖有腺休,两面除背面沿脉有白色小柔毛外余无毛,主脉在上面明显,在背面突出,侧脉8-11,在两面可见,小叶柄长1-2毫米,小托叶线形,基部较宽,先端尖,有微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花梗长达21厘米,花多,较密集,黄白色,径4-5毫米,萼片与花瓣均5,椭圆形,萼片宿存,花盘盘状,心皮3,分离。蓇葖果长1-2厘米,每一花发育为1-3个蓇葖,果皮软革质,紫红色,有纵脉纹,种子近圆形,径约5毫米,假种皮肉质,黑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山谷、河边的丛林或灌丛中,亦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