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月桂叶

  • 概述
  • 功效
  • 加工
  • 保存
  • 鉴别
  • 信息

中文名

月桂叶

用药部位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

李培红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健胃理气。

主治

用于脘胀腹痛;外治跌扑损伤,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煎汤洗浴。也用作香料。

注意事项

脾胃阴虚者不宜服用。

适宜人群

适用于脘胀腹痛者,外用适用于跌扑损伤、疥癣者。

不宜人群

尚不明确。

禁忌人群

脾胃阴虚者不宜服用。

化学成分

月桂叶含芳香油0.3%-0.5%,高可达1%-3%,主要成分有芳樟醇、丁香油酚、牻牛儿醇、桉叶素、松油醇、乙酰丁香油酚、蒎烯、水芹烯等,还有芸香甙。其挥发油有抗真菌作用。

药理作用

抗病毒作用。给人用月桂叶油鞣酸制剂滴鼻,并以鞣酸作为对照,表明该挥发油有短期的预防感冒的功效,无副作用。

相关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月桂油为(制成)软膏,涂肿毒,治肠疝痛,脱臼,挫伤,痛风及皮肤病等。”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丝,干燥。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性状

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6-11cm,宽1.5-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波状,反卷,上表面灰绿色,下表面色淡,两面侧脉和网脉显著突起,无毛;叶柄长5-8mm,无毛。革质,不宜折断。气芳香,味辛凉。

植物种属

樟科月桂属植物月桂。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状,高可达12m,树皮黑褐色。小枝圆柱形,具纵向细条纹,幼嫩部分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叶互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5-12cm,宽1.8-3.2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细波状,革质,上面暗绿色,下面稍淡,两面无毛,羽状脉,中脉及侧脉两面凸起,侧脉每边10-12条,末端近叶缘处弧形连结,细脉网结,两面多少明显,呈蜂窠状;叶柄长0.7-1cm,鲜时紫红色,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腹面具槽。花为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1-3个成簇状或短总状排列,开花前由4枚交互对生的总苞片所包裹,呈球形;总苞片近圆形,外面无毛,内面被绢毛,总梗长达7mm,略被微柔毛或近无毛。雄花:每一伞形花序有花5朵;花小,黄绿色,花梗长约2mm,被疏柔毛,花被筒短,外面密被疏柔毛,花被裂片4,宽倒卵圆形或近圆形,两面被贴生柔毛;能育雄蕊通常12,排成三轮,第一轮花丝无腺体,第二、三轮花丝中部有一对无柄的肾形腺体,花药椭圆形,2室,室内向;子房不育。雌花:通常有退化雄蕊4,与花被片互生,花丝顶端有成对无柄的腺体,其间延伸有一披针形舌状体;子房1室,花柱短,柱头稍增大,钝三棱形。果卵珠形,熟时暗紫色。花期3-5月,果期6-9月。

分布区域

我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地有引种栽培。

生长环境

原产于地中海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