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芸香草

  • 概述
  • 功效
  • 临床
  • 加工
  • 保存
  • 鉴别
  • 信息

中文名

芸香草

别名

韭叶芸香草、诸葛草、香茅筋骨草、小香茅草、茅草筋骨、香茅草、臭草、射香草、细叶茅草、野芸香草、石灰草、黄柏草

性味归经

味辛、微苦,性温,归膀胱,肺经

李培红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解表,利湿,止咳平喘。

主治

用于风寒感冒,伤暑,吐泻腹痛,小便淋痛,风湿痹痛,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药理作用

1、平喘作用。

2、镇咳作用。

3、其他作用,对革兰阳性、阴性球菌及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中枢兴奋作用。

4、毒性,注射液刺激性较大,不宜供肌肉、静脉注射用。

相关论述

1、《重庆草药》:“主治风湿麻木,膝骼风,风湿瘫痪。”

2、《云南中草药》:“清暑解表,利湿和胃。主治伤暑,夏日感冒,淋症。”

相关配伍

1、治鹤膝风:(芸香草)、牛舌头根、松节、石岩姜等泡酒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

2、治风湿瘫痪(全身不遂或半身不遂):香茅筋骨草1kg,舒筋草250g。水煎洗或熏。(《重庆草药》)

3、治风湿性关节炎:黄柏草、筋骨草、牛膝、伸筋草各9g。水煎服。

4、治风寒咳喘:黄柏草、紫苏、霜桑叶、五匹风各9g,倒挂牛根15g。水煎服。

5、治慢性支气管炎:黄柏草、沙参、麦冬、桑皮、桔梗、冬花、甘草各9g。水煎服。(3-5出自《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

现代研究

治疗慢性气管炎。

采收加工

夏末秋初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晾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干切成长约1.5cm的段片,筛去灰屑。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防潮。

药材性状

全草长40-110cm,茎秆丛生,细弱,外表灰绿色至深绿色,有时带紫色,节部膨大。叶片狭条形,长25-70cm,宽1-6mm,边缘有时外卷,两面均无毛,被白粉;叶鞘无毛,基部常破碎而内卷,内面浅红色;叶舌钝圆,长2-4mm,膜质,先端多不规则破裂。具特异香气,味辛辣,嚼时有清凉麻舌感。以色灰绿、粗壮、叶多、香气浓烈者佳。

植物种属

禾本科香茅属芸香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短根状茎。秆直立丛生,高50-110(-150)厘米,较细瘦,带紫色。叶鞘无毛,上部者短于节间,质地较柔软,老后不向外反卷,内面稍带浅红色,无毛或具微柔毛;叶舌长2-3毫米,边缘下延;叶片狭线形,上部渐尖成丝形,长10-30(-50)厘米,宽1.5-5毫米,扁平或折叠,粉白色,无毛,基部狭窄或生有短纤毛,边缘微粗糙。伪圆锥花序狭窄,单纯,有间隔,长15-30厘米,基部主枝长5-10厘米,稀具第二回分枝;佛焰苞狭,长2-3.5厘米;总状花序长2-2.5(-3)厘米,具4-6节,腋间具黑色被毛的枕块,成熟后叉开并向下反折;总状花序轴节间及小穗柄长约3毫米,边缘具长约1毫米渐向上部增长为3毫米的白色柔毛,背部生微毛。无柄小穗狭披针形,长(6-)7毫米,宽0.8-1毫米,基盘具长0.5毫米之短毛;第一颖背部扁平,上部无翼至具极窄的翼(宽0.1-0.5毫米),边缘微粗糙,脊间具2-4枚自基部直达顶端的脉,下部稍浅凹或有1-2横皱褶,顶端长渐尖,具2齿裂;第二外稃长2-3毫米,顶端裂齿间伸出长15-18毫米的芒,芒柱长7-10毫米,芒针微粗糙;花药长2.5-3毫米,紫堇色;柱头帚刷状,近小穗顶端伸出。有柄小穗长5-7毫米,宽约1毫米,上部脊粗糙。花果期6-10月。

分布区域

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