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
Anemarrhenae Rhizoma
羊胡子根、穿地龙、虾草、马马草
根茎
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
医保(知母、盐知母)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热病烦渴:本品味苦甘而性寒质润,苦寒能清热泻火除烦,甘寒质润能生津润燥止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者。
2、肺热燥咳:本品主入肺经而长于泻肺热、润肺燥,用治肺热燥咳,常配贝母用,如二母散(《证治准绳》);若配杏仁、莱服子,可治肺燥久嗽气急,如宁嗽煎(《奇方类编》)。
3、骨蒸潮热:本品兼入肾经而能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用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者,常配黄柏、生地黄等药用,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4、内热消渴:本品性甘寒质润,能泻肺火、滋肺阴,泻胃火、滋胃阴,泻肾火、滋肾阴,可用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常配天花粉、葛根等药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5、肠燥便秘:本品功能滋阴润燥,可用治阴虚肠燥便秘证,常配生地黄、玄参、麦冬等药用。
内服:煎服,6-12g。
1、中药配伍禁忌:与石膏相须为用,配伍应用时不宜剂量过大。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维生素C、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不宜与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药同服,可使心跳减慢。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1、知母适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者。
2、西医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属于肺热壅盛者,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疾病属于阴虚火旺者,内分泌疾病属于热盛津伤者,功能性便秘、肠道激惹综合征属于肠燥津枯者。
尚不明确。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之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本品根茎含多种知母皂苷、知母多糖;此外,尚含芒果苷、异芒果苷、胆碱、尼克酰胺、鞣酸、烟酸及多种金属元素、黏液质、还原糖等。
1、解热作用:知母浸膏能防止和治疗大肠杆菌所致的兔高热,且作用持久。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知母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许兰氏毛癣菌、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亦有抑制作用。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知母浸膏具有降低血压、减弱心脏收缩的作用。知母叶中提得的芒果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4、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知母醇提取物能升高血糖,知母水浸提取物则能降低血糖。知母皂苷元(菝楔皂苷元)能明显降低高甲状腺激素状态小鼠脑β受体R值,还能显著地改善该状态小鼠的体重下降。
5、抗肿瘤作用:知母皂苷具有抗肿瘤作用。
6、此外,知母叶中提取得到的芒果苷有明显的利胆作用;知母中所含的烟酸,有维持皮肤与神经健康及促进消化道功能的作用。知母提取物对逆转录酶和各种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用药法象》:“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
3、《本草纲目》:“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
黄柏、黄连、黄芩、天花粉、地骨皮、酸枣仁
1、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者,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
2、治肺热燥咳,常配贝母用,如二母散(《证治准绳》);若配杏仁、莱服子,可治肺燥久嗽气急,如宁嗽煎(《奇方类编》)。
3、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者,常配黄柏、生地黄等药用,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4、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常配天花粉、葛根等药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5、治阴虚肠燥便秘证,常配生地黄、玄参、麦冬等药用。
1、知母配黄连:知母苦寒泻火邪,质润能滋阴润燥;黄连大苦大寒,可泻实火、解热毒。二药同为苦寒清热之品,相须为用,清热泻火之力增强,尤侧重于泻心胃实热;且一燥一润,清火而不伤阴。适用于肺胃火热亢盛之咳嗽痰多、口臭牙痛等,及内热津伤之消渴证。
2、知母配天花粉:知母上能润肺泻火,中能清胃热,下能补肾阴、泻虚火,对虚实之热均有效;天花粉有生津润燥止渴、清热化痰之功。二药相须为用,善清肺胃实热而生津止渴。适用于热病伤津之口干舌燥、烦渴,消渴证,肺痿干咳等。
3、知母配黄芩:知母既能清肺火,又能润肺燥;黄芩能除上、中焦火邪,善泻肺火而解肌热,为肺经之药。二药相须为用,清泄肺火之力增强,且有润肺止咳之功。适用于肺有实热之咳嗽、痰黄等,也可用于肺热移于大肠之便秘、腹胀等。
4、知母配黄柏:知母性寒质润,上能清肺热,下能泻肾火,中能清胃热,具有滋阴润燥的特点;黄柏苦寒沉降,长于泻肾家之火,清下焦湿热。二药配用,具有滋阴润燥退热、泻火解毒除湿的作用,尤善清下焦虚热。适用于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盗汗等,相火妄动之梦遗滑精,下焦湿热所致的小便短赤、大便泻而不爽、妇女带下黄浊等,及男子“阳强”、女子性欲亢进等。
5、知母配地骨皮:知母苦润清热滋阴,上能润肺泻火,中能清胃热,下能补肾阴、泻虚火,故对虚实之热均有效;地骨皮性寒清热凉血,甘淡而不伤阴,具有清热降火、凉血除蒸之功,对虚热、实热均可应用。二药配用,可相互促进,功效更著,清热降火而无苦燥伤阴之弊。适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喘咳、阴虚骨蒸潮热盗汗等。
6、知母配酸枣仁:知母清热滋阴而降心火;酸枣仁益肝血而宁心安神。二药配用,心肝并治,共奏养心阴、益肝血、安神定志之功。适用于阴虚有热、虚烦不寐、心悸健忘等。
石膏与知母:二者皆性寒、归肺胃经,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都能用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两者常相须为用。同时,二者皆可用治肺热咳嗽。不同之处在于,石膏辛甘大寒,泻火力强,重在清解(清热之中并能解肌),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故邪热郁肺之气急喘促、咳嗽痰稠、发热口渴(肺热咳喘),以及胃火上炎之头痛、牙龈肿痛等,石膏多用。同时,石膏煅用有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之效,又常外用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湿疹湿疮,水火烫伤等。知母则苦甘性寒质润,滋阴润燥之力较强,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并能滋阴润燥),偏重于滋润肺胃之燥,故阴虚燥咳、干咳无痰,以及阴虚消渴等,知母多用。同时,知母又长于滋肾降火,并能润肠通便,又可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心烦,以及阴虚肠燥便秘等。
大补阴丸、清肺抑火丸、养阴降糖片、清胃黄连丸。
白虎汤(《伤寒论》)、知柏地黄丸(《医方考》)、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干燥,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干燥,习称“光知母”。
1、知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毛须,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毛屑。
2、盐知母:取知母片,用盐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干;或先将净知母片置锅内,边拌炒边喷洒盐水,炒干,取出放凉。每知母片100kg,用食盐2kg。
3、炒知母:取净知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焦,取出放凉。
4、麸炒知母:取麦麸皮撤入热锅内,待烟起时,投入净知母片,炒至微黄,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每知母片100kg,用麸皮10kg。
5、酒知母:取净知母片用黄酒拌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晾干。每知母片100kg,用黄酒10-20kg。
贮干燥容器内,炒知母、盐知母、麸炒知母、酒知母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1、本品粉末黄白色。黏液细胞类圆形、椭圆形或梭形,直径53-247μm,胞腔内含草酸钙针晶束。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6-110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稀乙醇10ml,超声处理2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芒果苷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醇-水(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0.2g,加30%丙酮10ml,超声处理2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知母皂苷BⅡ对照品,加30%丙酮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毛知母:根茎扁圆长条状,微弯曲,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习称“金包头”。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下面略凸起。有纵皱纹及凹点状根痕或须根痕及残茎。质坚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2、知母肉:外皮大部分已除去,表面黄白色、有的残留少数毛须状叶茎及凹点状根痕。以条粗、质硬、断面色白黄者为佳。
1、知母:参见“药材”项。
2、炒知母:形如知母片,表面黄棕色。
3、盐知母:形如知母片,色泽加深,味微咸。
4、麸炒知母:形如知母片,表面黄色,略具麸香气。
5、酒知母:形如知母片,表面黄色,略具酒气
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
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茎横生,粗壮。密被许多黄褐色纤维状残叶基下面生有多数肉质须根。叶基生,丛出,线形,长20-70cm,宽3-7mm,上面绿色,下面深绿色,无毛,质稍硬,叶基部扩大包着根茎。花萼直立,不分枝,高50-120cm,下部具披针形退化叶,上部疏生鳞片状小苞片;花2-6朵成一簇,散生在花葶上部呈长总状花序,长20-40cm;花黄白色。干后略带紫色,多于夜间开放,具短梗;花被片6,基部稍连合,2轮排列,长圆形,长5-8mm,宽1-1.5mm,先端稍内摺,边缘较薄,具3条淡绿色纵脉纹;发育雄蕊3,着生于内轮花被片近中部,花药黄色,退化雄蕊3,着生于外轮花被片近基部,不具花药;雌蕊1,子房长卵形,3室,花柱短,柱头1。蒴果卵圆形,长10-15mm,直径5-7mm,成熟时沿腹缝线上方开裂为3裂片,每裂片内通常具1颗种子。种子长卵形,具3棱,一端尖,长8-12mm,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分布于华北、东北及江苏、山东、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在安徽、江西、河南、新疆等地有引种栽培。
主产于河北、山西及山东等地。
生于向阳干燥山坡、丘陵草丛中或草原地带,常成群生长。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壤土和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在阴坡地、粘土及低洼地生长不良,且根茎易腐烂。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选3年以上生的植株采集成熟种子,置30-40℃温水中浸泡24h,捞出稍晾干后。即可进行秋播。秋播在封冻前,春播在4月。条播,行距10-25cm,开1.5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5cm,保持湿润、20d左右出苗。苗出齐后间苗,按株距7-10cm定苗。每1h㎡播种量7.5-10.5kg。
2、分株繁殖:早春或晚秋,将根茎挖出。切成3-6cm长段,每段带1-2个芽,按行距25-30cm开沟,株距10-15cm栽种。覆土5cm,镇压。
蛴螬:幼虫咬断苗或咀食根茎,可浇施50%马拉松乳剂800-1000倍液,或茶籽饼6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