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枳壳

  • 概述
  • 功效
  • 搭配
  • 临床
  • 加工
  • 保存
  • 鉴别
  • 信息

中文名

枳壳

拉丁名称

Aurantii Fructus

用药部位

干燥未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

性微寒,味苦、辛、酸,归脾、胃经

李培红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主治

主要用于治疗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2、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炒热熨。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适宜人群

适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者。

禁忌人群

孕妇慎用。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芸香苷等黄酮类成分。此外,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枳壳煎剂对离体蟾蜍心脏,低浓度时使其收缩增加,高浓度时收缩减弱。枳壳煎剂及乙醇提取液对兔、猫、狗静脉注射时,可致显著的血压升高,肾容积减少。当实验动物血压下降时,可用以升压、抗休克。在对麻醉狗血压升高、容积减小的同时,有暂时的抑尿作用。

2、对胃肠的作用:枳壳煎剂对小鼠离体肠管、家兔离体和在体肠管及麻醉狗在体胃肠运动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胃瘘慢性试验和肠瘘慢性试验,却出现一定的兴奋作用,并使胃肠收缩有力。

3、对子宫的作用:枳壳煎剂对家兔离体及在体子宫不论已孕未孕和子宫瘘,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能使其收缩有力,张力增加甚至出现强直收缩。但对小鼠离体子宫无论已孕未孕均呈抑制作用。

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2、《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壅塞。”

3、《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适宜搭配

槟榔、苍耳子、柴胡、地榆、槐花、黄芩、荆芥穗、桔梗、苦参、莱菔子、麦门冬、麦芽、木香、六神曲、升麻、香附、郁金、枳实、川芎、人参、党参

临床应用

1、治伤寒痞气,胸中满闷,常与桔梗配用,一升一降,以宣涌胸中气滞,如《苏沈良方》枳壳汤。

2、治胸中痰滞,气塞短气,每与橘皮相伍,以化痰行气,如《医学入门》枳橘汤。

3、治痰饮兼有食积者,配半夏、桔梗、官桂以化痰理气蠲饮,如《医方选要》快活丸。

4、治肝气郁滞,胁肋胀痛,则与柴胡、川芎、香附等配伍,共奏疏肝理气,解郁止痛之功,如《杂病源流犀烛》枳壳疏肝散。

5、治食积腹痛腹胀,不欲食,可与神曲、麦芽、莱菔子等同用,以消食化积,行气止痛,如《症因脉治》枳壳化滞汤。

6、治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而致食滞脘胀者,当与益气健脾之党参、白术等配伍,以消补兼施。

7、治噫气呕逆,心腹胀闷,不欲饮食,可伍橘皮、木香等药如《普济方》降气丸;以其行气导滞之功,故与槟榔、大黄等药配伍,可治热痢里急后重,如《医便》枳壳大黄汤;若与人参、麦门冬合用,又可疗气虚肠燥、大便不畅。

8、治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内服枳壳常与益气升阳之党参、黄芪、升麻等药同用;外用可单味研末搽,或与黄芪煎汤浸浴。

9、治肠风下血或痔疮出血疼痛,可与槐花、地榆、荆芥、黄连等同用,以清肠止血,疏风利气止痛。

10、治风疹瘙痒,单用本品煎汤内服;或与荆芥、苦参、苍耳子等煎汤洗浴。

11、治妊娠胎气壅盛而胎动腹痛者,用之可顺气安胎,常配苏梗、白术、黄芩等。

相关配伍

1、枳壳配升麻:枳壳辛行苦泄,性善走下,尤可行痰湿而开通痞塞;升麻辛散上行,微寒清热,入脾胃经,既能清解阳明热毒,又能升脾胃清阳之气而举陷。两药相伍,一升一降,调脾胃气机,使之升降有序,共奏升清降浊,宽肠下气之功。用以治疗胸腹痞满胀闷,大便秘结;及久泻久痢,大便黏滞不爽,肛门坠胀者。

2、枳壳配郁金:枳壳行气消胀,宽胸利膈;郁金行气化瘀,凉血止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枳壳行于气分,功擅理气消胀;郁金既入气分,又入血分,功偏行气解郁,凉血散瘀。两药合用,一气一血,气血并治,行气活血,增强解郁止痛之力。用以治疗气滞血瘀,胁肋胀痛刺痛,胁下痞块等。

3、枳壳配荆芥穗:枳壳长于行气消积,荆芥穗其性发散,引枳壳入血,借枳壳之力行气活血,通利肠胃,以收逐瘀定痛止便血之效。治疗产后恶露不下,以致败血渗入大肠而便血。

4、枳壳配枳实:枳壳、枳实来自同一物种,功效大抵相似,皆能破气散结,行气消痞。枳壳为接近成熟果实力缓,枳实则为幼果气锐力峻。枳壳性浮而主上,枳实性沉而主下,枳壳主入脾肺,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枳实主入脾胃,破气作用较强,能消积除痞,导滞通便。两药合用,相须为用,使行气破结之力增强,并直通上下,气机得畅,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除,气利则后重除。共治三焦气机壅实之证,症见纳食不消,胸腹胀满疼痛,大便不畅等。

5、枳壳配白术:秽浊干犯中焦,脾胃不和,升降失常,浊邪上下攻冲,腹满不下食。枳壳下气宽中,降浊泻秽;白术益气健脾,升阳化湿。两药相伍,清升浊降,气机畅舒。用以治疗霍乱,脾胃气攻,腹胀满不下食。

鉴别用药

1、枳壳与枳实:二者皆能理气行滞,虽功效相似但强弱不一。枳壳行气力缓,以理气宽中,行气除胀为主,多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枳实行气力猛,以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为主,多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阻气滞,胸痹,结胸以及脏器下垂。

2、生枳壳与麸炒枳壳:枳壳生品较峻烈,偏于行气宽中除胀,用于气实壅满所致之脘腹胀痛或胁肋胀痛,瘀滞疼痛,及子宫下垂,脱肛,胃下垂。麸炒枳壳炒后可缓和烈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多用于宿食停滞,呃逆嗳气,风疹瘙痒。

相关药品

解肌宁嗽丸、参苏丸(胶囊)、小儿百部止咳糖浆、止咳宝片、气滞胃痛颗粒(片)。

相关方剂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槐花散(《普济方》)、杏苏散(《温病条辨》)、柴胡疏肝散(《证治准绳》)、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采收加工

7月果皮尚绿时采收,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

炮制方法

1、枳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2、炒枳壳:取净枳壳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或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放凉。

3、麸炒枳壳:取麸皮撒入热锅内,用中火加热,候冒烟时,加入净枳壳片,迅速拌炒至深黄色,麸皮呈焦黄色时,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每枳壳100kg,用麸皮10kg。

4、盐炒枳壳:取净枳壳片,用盐水拌匀,闷润至尽,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5、蜜炙枳壳: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加入净枳壳片拌匀,闷润至尽,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枳壳100kg,用炼蜜25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麸炒枳壳、炒枳壳、蜜炙枳壳、盐炒枳壳,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鉴别

1、本品粉末黄白色或棕黄色。中果皮细胞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大多呈不均匀增厚。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气孔环式,直径16-34μm,副卫细胞5-9个;侧面观外被角质层。汁囊组织淡黄色或无色,细胞多皱缩,并与下层细胞交错排列。草酸钙方晶存在于果皮和汁囊细胞中,呈斜方形、多面体形或双锥形,直径3-30μm。螺纹导管、网纹导管及管胞细小。

2、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柚皮苷对照品、新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2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6∶2)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105℃加热约5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呈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药材性状

本品呈半球形,直径3~5cm。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有颗粒状突起,突起的顶端有凹点状油室;有明显的花柱残迹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黄白色,光滑而稍隆起,厚0.4~1.3cm,边缘散有1~2列油室,瓤囊7~12瓣,少数至15瓣,汁囊干缩呈棕色至棕褐色,内藏种子。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苦、微酸。

饮片性状

枳壳:本品呈不规则弧状条形薄片。切面外果皮棕褐色至褐色,中果皮黄白色至黄棕色,近外缘有1~2 列点状油室,内侧有的有少量紫褐色瓤囊。

植物种属

芸香科柑橘属植物酸橙。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枝三棱形,有长刺。叶互生;叶柄有狭长形或狭长倒心形的叶翼,长8-15mm,宽3-6mm;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5-10cm,宽1.5-5cm,先端短而钝,渐尖或微凹,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微波状,具半透明油点。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叶腋及当年生枝条的顶端,白色,芳香;花萼杯状,5裂;花瓣5,长圆形;雄蕊20以上;子房上位,雌蕊短于雄蕊,柱头头状。柑果近球形,熟时橙黄色;味酸。花期4-5月,果期6-11月。

分布区域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均有栽培。

道地产区

主产于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江苏。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荫性强。年平均气温要求在15℃以上,发芽有效温度为10℃以上,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在-5℃以上能安全生长,最低温度为-9℃,最高温度40℃。年降雨量1000-2000mm,相对湿度75%。以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冲积土或酸性黄壤、红壤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用种子、嫁接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11月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摘,堆放,取出种子洗净后冬播;或用湿河沙混合贮藏,以待春播。条播育苗,按行距30cm开沟,株距3-6cm,盖肥土,再覆草。出苗前要保持床上湿润,出苗后及时揭去盖草。苗高10cm进行间苗、补苗、松土除草、追施人粪尿或尿素等,夏秋季再追肥1次,冬季需防霜盖草。遇旱及时浇水,保持苗床湿润,苗高1m即可移栽。

2、嫁接繁殖:用种子繁殖的幼苗作砧木,接穗选自优良母树的内膛春梢,于清晨或傍晚随采随用。一般可在2月、5-6月、9-11月进行嫁接。可用单芽切接法或丁字形芽接法。成活后在早春萌芽前于芽的上方10-15cm处剪断,移栽。3月下旬按行株距5m×5m开穴,穴径70cm,深50cm,开穴呈三角形排列,每穴栽1株,使根部舒展,填土压实,浇透水。

病虫防治

1、溃疡病,为害叶及果实,可在芽萌动时喷1:1:200的波尔多液1-2次。

2、疮痂病,为害叶、枝梢及果实,可在落花时喷1:1:200的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3、立枯病,为害幼苗,用70%敌克松300倍液灌根。

4、还有煤烟病为害子叶、枝及果实。虫害有星天牛、锈壁虱、介壳虫、桔细潜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