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滑石

  • 概述
  • 功效
  • 搭配
  • 临床
  • 加工
  • 保存
  • 鉴别

中文名

滑石

拉丁名称

Talcum

别名

液石、脱石、番石、共石

用药部位

硅酸镁

性味归经

味甘、淡,性寒;归膀胱、肺、胃经

医保类型

医保(滑石、滑石粉)

薛春苗 | 主任药师 药学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级甲等

功能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

主治

主要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24g,包煎;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禁忌

1、中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附子、肉桂、人参等助火热生火之品合用.

(2)金银花同用,容易发生络合反应而降低疗效。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四环素族抗生素及异烟肼等合用,易形成络合物,影响吸收.

(2)不宜与泼尼松龙片合用,易生成难溶物,显著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3)不宜与维生素C合用,容易氧化而失效。

(4)滑石主要成分是硅酸镁,与硫酸镁并用可以发生镁盐过量中毒,不宜同用。

(5)滑石在胃肠道可以吸附地西泮,减低地西泮的作用,不宜同用。

3、饮食禁忌:忌食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之物。忌甜酸性食物。忌食各种糖果、肉类、油炸类食物。

注意事项

1、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津伤者忌服。

2、孕妇慎服。

适宜人群

1、滑石适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者;外用适用于有湿疹、湿疮、痱子者。

2、西医诊为黄疸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水肿、泌尿系结石、小儿尿布皮炎、接触性皮炎属于湿热壅盛者。

不宜人群

尚不明确。

禁忌人群

1、脾虚气弱、精滑及热病津伤者忌服。

2、孕妇慎服。

化学成分

含硅酸镁、氧化铝、氧化镍等。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滑石粉对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用纸片法,则仅对脑膜炎双球菌有轻度抑制作用。

2、保护黏膜:有吸附和收敛作用,内服能保护肠壁。滑石粉撒布创面形成被膜,有保护创面,吸收分泌物,促进结痂的作用。

相关论述

1、《本经》:主身热泄癖,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

2、《别录》:通九窍六腑津液,去留结,止渴,令入利中。

3、《药性论》:能疗五淋,主难产,除烦热心躁,偏主石淋。

4、《日华子本草》:治乳痈,利津液。

5、《本草衍义补遗》:燥湿,分水道,实大肠,化食毒,行积滞,逐凝血,解燥渴,补脾胃,降心火之要药。

6、《纲目》:疗黄疸,水肿脚气,吐血衄血,金疮出血,诸疮肿毒。

7、《本草通玄》:利窍除热,清三焦,凉六府,化暑气。

8、《本草再新》:清火化痰,利湿消暑,通经活血,止泻痢呕吐,消水肿火毒。

适宜搭配

冬葵子、黄柏、栀子、海浮石

不宜搭配

金银花、肉桂、人参

临床应用

1、治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症,可配车前子、木通等品。

2、治湿热引起的水泻,可配合茯苓、薏苡仁、车前子等同用。

3、治暑热病症可配合生甘草、鲜藿香、鲜佩兰等同用。

4、治湿温胸闷、小便短赤,可配合生苡仁、通草,竹叶等同用。

5、治湿疹、痱子等,可配石膏、炉甘石,枯矾等同用。

相关配伍

1、滑石配山药:滑石甘寒滑利,长于祛湿利水、清暑散热;山药甘平,长于补脾胃益肺肾,有阴阳兼顾、补而不滞的特点。二药配用,一清湿热之有余,一补诸虚之不足,有清热而不伤阳、利湿而不伤阴、补脾而不碍湿之妙。适用于气阴两虚、感受暑湿而见低热自汗、烦渴饮不多、小便不利、泻利不止等。

2、滑石配海浮石:滑石甘寒质重而滑,能通利三焦,功善利水通淋、清热解暑之;海浮石体轻上浮,主入肺经,功善清肃肺气、通利水道、软坚散结。二药配用,滑石以利为主,海浮石以清为主,相互促进,清热渗湿、软坚化石、通淋止痛作用増强。适用于石淋、热淋、癃闭等。

3、滑石配冬葵子:滑石善清热利尿通淋,能通利三焦;冬葵子为滑下利窍之品,可通利二便,但以利水通淋为主。二药配用,清热利水通淋作用增强。适用于湿热蕴结膀胱之小便不利、淋漓涩痛等。

4、滑石配黄柏:黄柏苦寒沉降,长于泻肾家有余之火,清下焦湿热;滑石甘寒体滑,长于清热利湿、除烦止渴、祛暑止泻。二药配用,一利一燥而均清热,其凊热祛湿作用增强。适用于湿热下注膀胱之淋证,也可外用于湿疹、湿疮等皮肤病。

5、滑石配栀子:栀子长于清肝胆之湿热;滑石长于利六腑之涩结。二药配用,清热去湿之力增强。适用于热结膀胱之小便不利、热淋、血淋,及胆石症之发热等。

6、滑石配甘草:滑石甘寒淡,长于清热而利小便;生甘草甘平,长于清热而补中二药配用,甘草之甘缓,可制滑石之寒滑,滑石之寒滑,可制甘草之甘滞,有清热、利水、生津之功效,既有清利之功又不伤阴。适用于暑邪挟湿之身热烦渴,小便不利,呕吐泻泄以及膀胱湿热之小便短赤、淋漓不爽、滞涩疼痛、砂淋等。

鉴别用药

1、滑石与车前子:二者皆味甘性寒,均能利水通淋,渗湿止泻,同可用治淋证水肿小便不利。因其性寒清热,故尤宜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暑湿泄泻或湿热泄泻,二者主要是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利湿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故以湿盛之小便不利、大便水泻者为宜。两者临床常相须为用,且入汤剂皆宜包煎。不同之处在于:车前子又能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益肾强阴,又可用洽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肝肾阴虚之目暗昏花,以及肺热咳嗽痰多,肾虚无子等。滑石则又能清解暑热,外用祛湿敛疮,用治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湿温、暑湿初起,胸闷不畅;以及湿疹,湿疮,痱子等。

2、滑石与石膏:两药均归胃经,能清热止渴,但滑石止渴在于利窍渗湿使脾胃中和而渴自止,故适用于暑热有湿而小便短赤不畅烦渴者,燥热烦渴不宜使用。石膏止烦渴在于清阳明大热,使热去而津液存留,故阳明热盛烦渴用之合宜。两者外用均能祛湿收敛,但滑石清热收湿敛疮,偏用于湿疹、痱毒流水而奇痒者;煅石膏清热收湿,敛疮生肌,偏用于疮疡久不收口者。此外,滑石善于利水通淋,解暑,用于淋证、湿温烦闷,暑湿泄泻等,是一味夏季治疗暑湿疾患常用的药物。石膏清热泻火力强,能清泻肺胃二经之热,用治肺热咳喘,胃火牙痛等。

相关药品

新雪颗粒、益元散、甘露消毒丸、绿雪胶囊。

相关方剂

六一散(《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三仁汤(《温病条辨》)、甘露消毒丹(《医效秘传》)。

药膳食疗

石膏滑石粥:

1、功效:清心开窍。

2、原材料:石膏30-60g,滑石20-30g,粳米10g,辰砂1g。

3、做法:滑石用布包扎紧,与石膏同煎取清汁,粳米淘洗干净,与药汁起倒入煮锅中,熬煮成稀粥,粥成前调入辰砂细末即可。

4、用法:日服2次。

采收加工

开采后,去净泥土、杂石即可。

炮制方法

1、滑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滑石粉:取净滑石,打成碎块,碾成细粉。或取净滑石,打成粗粉,照水飞法,水飞成极细粉末。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药材性状

1、滑石:为致密块状鳞片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或扁块状。白色、黄白色或淡灰色至淡蓝色。半透明或不透明。具蜡样光泽,有的呈珍珠光泽。质软细腻,可于硬纸上书写,手摸之有滑润感。无吸湿性,置水中不崩散。气无,味无,具微凉感。

2、滑石粉:为微细、无砂性的粉末,白色或类白色。手摸具滑腻感。无臭,无味。

饮片性状

参见药材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