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erysipelas)是皮肤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所致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通常起病急,蔓延快,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局部可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可褪色,可有烧灼样痛,还可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全身反应。治愈后容易复发。
本病根据皮损的表现,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如下:
1、水疱、大疱或脓疱型丹毒
指在红肿的斑片上发生含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的水疱、大疱或脓疱。
2、坏疽型丹毒
指炎症波及皮下较深层,引起皮肤坏疽,此型病情凶险。
3、游走型丹毒
指皮损一边消退,一边发展扩大,呈岛屿状蔓延。
4、复发型丹毒
指皮损在某个位置反复发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丹毒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主要累及淋巴管。细菌可通过皮肤黏膜微小损伤侵入,浅部真菌感染、小腿溃疡、慢性湿疹等均可为诱因,机体抵抗力低下为促发因素。
本病多发生在年轻人、老年人、过劳者、有淋巴水肿和慢性皮肤溃疡的人群。
丹毒好发于面部、小腿、足背等处,多为单侧性。起病急,前驱症状有高热、寒战,典型皮损为水肿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紧张发亮,迅速向四周扩大。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全身症状,病情多在4~5天达高峰。皮损消退后,局部可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及脱屑。
本病起病急,开始即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病变多见于下肢,表现为片状微隆起的皮肤红疹,色鲜红、中间稍淡,边界清楚,有的可起水疱,局部有烧灼样疼痛。病变范围向外周扩展时,中央红肿消退而转变为棕黄色。附近淋巴结常肿大、有触痛,但少见化脓或破溃。
丹毒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全身性脓毒症。此外,丹毒经治疗好转后,可因病变复发而导致淋巴管阻塞、淋巴液淤滞,形成肢体肿胀、局部皮肤粗厚,甚至发展成“象皮肿”等淋巴水肿表现。
1、感染性休克
全身感染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可表现为皮肤冰冷、脸色苍白、少尿或无尿、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症状,病情危急,需及时就医。
2、脓毒症
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全身性脓毒症。
3、菌血症
导致丹毒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可能会引发菌血症。此时感染可能会扩散到心脏、骨关节等,引起心内膜炎、滑囊炎、关节炎和肌腱炎。
4、其他
丹毒还可能导致脓肿、坏疽、血栓性静脉炎、肺炎和脑膜炎等并发症。
当下肢或头面部皮肤出现红斑伴有灼痛时需要及时就医咨询。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查看皮损的情况,之后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细菌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骨闪烁显像等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医生主要观察皮损的表现和分布的部位,同时需要触诊皮损处判断皮肤紧张度和皮温是否发生改变。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出现核左移和中毒颗粒。
2、细菌学检查
抗DNA酶B和ASO(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试验是链球菌感染的重要指标。直接免疫荧光和乳胶凝集试验也用来检测皮损组织中的链球菌。
3、其他血液检查
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
丹毒患者一般不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但是当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医生怀疑可能有骨关节受累时,可能建议患者做磁共振成像(MRI)和骨闪烁显像来明确诊断。
医生会从患处取一小部分组织,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真皮弥漫性水肿,真皮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管扩张,真皮灶性化脓性坏死以及真皮表皮分离。无原发性坏死性血管炎、血栓形成或白细胞破碎病变。
医生会根据患者典型的皮损表现,下肢或头面部迅速发展的水肿性红斑,伴有灼痛,并结合患者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本病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类丹毒和癣菌疹等疾病进行鉴别。
1、接触性皮炎
有明显的刺激物及过敏性物质接触史,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境界清楚,瘙痒明显,病变区域无灼热、疼痛和触痛。患者无全身症状。
2、蜂窝织炎
为细菌侵入皮下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好发于四肢、面部、外阴和肛周等部位,炎症浸润较深,皮损中央部位红肿最明显,与周围正常组织间的境界不清,严重时可形成深部化脓和组织坏死。
3、类丹毒
有接触家畜、鱼类或屠宰工作中受伤史,损害多发生于手部为紫红色,不化脓,不易发生水疱,皮损处无发热、触痛,色泽不如丹毒鲜亮,往往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4、癣菌疹
癣菌疹是癣菌感染皮肤后产生的超敏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和脱屑等损害,大多有瘙痒,但无压痛,且很少见有全身症状。
丹毒以系统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反复发作患者应注意寻找并积极处理附近慢性病灶(如足癣、溃疡、鼻窦炎及颜面部感染病灶等)。
1、全身治疗
丹毒治疗首选青霉素,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可恢复正常,但患者仍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以防止复发。对于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环酯红霉素(如冠沙))、头孢菌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
2、局部治疗
可用硫酸镁、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依沙吖啶溶液冷敷,并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
青霉素、红霉素、环酯红霉素(如冠沙)、克林霉素、硫酸镁、呋喃西林、依沙吖啶、莫匹罗星软膏
已形成脓肿者应行手术切开排脓。
采用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有一定疗效。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丹毒患者的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在积极的抗生素治疗后可治愈,但发生于面部及小腿的丹毒易复发。皮肤可能需要几周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恢复后局部皮肤会出现蜕皮和色素沉着。
1、病情严重患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2、丹毒可能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病经过专业治疗可以治愈。
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具体暂无大数据样本研究。
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等)没有彻底治愈,容易反复出现丹毒。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嘱治疗丹毒,足量、足疗程用药,日常需注意抬高患肢,保持皮损部位清洁,注意防护,避免二次损伤。
1、心理特点
本病起病急,可引起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面部丹毒可引起面部红斑、脓眼及视物困难,影响患者形象,同时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可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此外,病情可反复发作,患者易对治疗失去信心。
2、护理要点
(1)患者可主动向医护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情况,医护人员会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患者进行解答并进行心理疏导;患者也可多和病友进行交流,相互鼓励,缓解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2)家属需要理解患者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带着乐观的情绪去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引导患者发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
1、必须遵照医嘱足量用药,切忌擅自停药和更改剂量,以免用量不足导致丹毒复发。
2、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用药之前按医嘱做好皮试,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1、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2、限制下肢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3、可局部进行冷敷,缓解疼痛。
4、下肢皮肤感染和水肿的患者,在康复后可以穿一个月压力袜,促进感染部位的血液和淋巴循环。
5、有意识保护皮损部位,避免磕碰等引起二次损伤。
6、避免抠鼻孔、掏耳等,以免引起皮肤损伤。
当患者出现皮肤冰冷、脸色苍白、尿量减少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紧急处理。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苦瓜、丝瓜、黄瓜、冬瓜、银耳、西瓜等。
2、瘦肉、鸡肉、鸡蛋、牛奶等食物可补充优质蛋白。
丹毒的预防主要是避免皮肤损伤,减少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机会,皮肤黏膜有损伤时及时治疗,以免感染加重。同时需要积极治疗糖尿病、足癣、溃疡、鼻炎等疾病,改掉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当患者出现皮肤冰冷、脸色苍白、少尿或无尿、烦躁不安、呼吸急促等症状时需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1、突然出现发热、畏寒、头痛、全身不适等。
2、出现不明原因皮肤红疹且范围逐渐扩大。
3、自觉皮疹处灼热、疼痛不缓解。
以上症状出现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咨询。
出现休克等危急情况时需要及时到急诊科就医,患者病情稳定可就诊于皮肤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出现皮损部位进行检查,就诊时应穿着宽松易于暴露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或者携带药盒,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您目前有什么症状?伴有发热、寒战等情况吗?
2、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症状加重和缓解的因素有哪些?
3、您最早发现皮损出现在什么部位?
4、皮损局部有无隆起、烧灼感和疼痛?
5、您有糖尿病、慢性肝病、足癣、鼻炎等疾病吗?
6、您平时饮酒吗?喝酒的频率是几天一次?一次喝多少呢?
7、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1、我这是什么病?情况严重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病会传染吗?
4、目前应该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
5、需要用药吗?需要治疗多久?
6、这个病可以治愈吗?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7、治愈之后会复发吗?
8、我还有其他疾病,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有什么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