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时,来自 5 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像。而近视眼(myopia)是指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的异常状态,主要表现为视近物清晰,视远物不清。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1、根据近视度数分类
(1)轻度近视:<-3.00D,300度及以下;
(2)近视:-3.00~-6.00D,300~600度;
(3)高度近视:>-6.00D,600度以上。
2、根据屈光成分分类
(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
(2)轴性近视: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在正常范围。
3、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为单纯性近视和病理性近视。
(1)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 D以内,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
(2)病理性近视:一般近视度数较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患者除了远视力差之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三级甲等
目前多认为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中。
1、遗传因素
对于单纯的低中度近视者,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导致近视的进展。父母近视的青少年发生近视的风险明显增大,而且与父母近视的度数呈正相关。目前已有较多近视相关基因的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及群体遗传学研究。对于高度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者,遗传因素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近视的父母应该更注意让孩子避免容易发生近视的环境因素。
2、环境因素
(1)长时间近距离工作/近距离用眼:近距离用眼持续时间(>45 min)、阅读距离近(<33 cm)等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从事文字工作的人、青少年学生、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的人容易患近视眼等。
(2)不良读写习惯:不良读写习惯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写字时歪头、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近(<2 cm)的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
(3)采光照明不佳: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并结合工作类别和阅读字体大小进行调整,以避免眼睛疲劳等。光线暗,则易导致近视。
从事文字工作的人、青少年学生、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的人或有不良阅读习惯的人容易患近视。
近视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看远处视物模糊,看近处基本正常。随着近视度数增加,或病理性近视患者,可能合并一些眼底损害,伴随其他视觉症状。
1、远视力减退
看远处模糊,眯起眼睛或靠近物体才能看清,但看近处基本正常。
2、视疲劳
过度用眼后出现重影、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部酸胀、头痛等。
3、眼位偏斜
多见于高度近视,可出现斜视。
4、眼球改变
眼轴变长,表现为眼球突出。
5、眼底改变
尤其是病理性近视患者,可能合并视网膜、黄斑的一些病理改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等。
1、视物遮挡
病理性近视会出现相应的视野改变,引起视物遮挡感。尤其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看东西可出现大片遮幕感。
2、视物变形
当病理性近视并发黄班变性,黄斑出血或黄斑裂孔时,可出现视物变形。
3、视物重影
眼球转动受限:高度近视眼可发生固定性内斜视,常表现为极度的内下斜视,眼球转动受限。
4、色觉异常
病理性近视可出现继发性色觉异常。常见有蓝色觉及黄色觉异常,当病变累及黄斑部时,可出现红色觉异常。
5、光觉异常
病理性近视的光敏感性可能降低。暗适应功能也可出现异常,有不同程度的夜盲表现。
6、对比敏感度下降
对比敏感度的下降可先于中心视力的下降,常见异常有高频区敏感度下降、中高频段显著降低、全频段显著降低等。
7、飞蚊症
眼前黑影飘动的感觉,似有蚊虫在眼前飞动,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近视眼的并发症多种多样。通常随屈光度的加深及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与加重,从而导致更多视觉功能的不断受损。
1、白内障
晶状体混浊可为后极型,亦可呈核性。色棕黄,病程进展较慢。核性混浊者,因晶状体屈光力增加,可使近视程度一时性加深。除白内障外,近视眼亦有可能引发晶状体脱位。
2、青光眼
在近视患者中,开角型青光眼患病率为正常人的6~8倍。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由于高度近视眼的巩膜壁较薄,采用Schiötz眼压计测定的眼压多数偏低,早期容易漏诊。
3、视网膜脱离
近视眼人群中的发生率为其他人群的8~10倍,多见于中、高度近视眼。由于变性的玻璃体与有退行性变或囊样变性的视网膜粘连,在玻璃体长期不断牵引下,包括外力作用下,一些部位的变性视网膜被拉出裂孔或撕裂。液化的玻璃体可从此裂口处流入视网膜下,从而使视网膜隆起而脱离。早期由于变性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引,可引起一些刺激征象,如闪光感等。
视力检查是发现近视的第一步,通过视力检查,可以简便迅速地将可疑近视与正常人区别开。然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症状、病史、年龄等,建议做散瞳验光、眼底检查、视功能检查等,以排除其它眼部疾病。
医生可能简单对眼部外观进行视诊,观察有无畸形、局部病变。
1、A/B超检查
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应进行A/B超的检查,可了解眼轴长度、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以及有无后巩膜葡萄肿等。
2、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
OCT能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各层次结构的细微变化。对于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OCT有助于早期发现黄斑区的近视相关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通过OCT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的厚度,可指导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分期及治疗。此外,OCT可以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多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并可明确显示出其所在解剖层次及组织学关系,对其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及形态做出进一步描述。在OCT中,即使是在较大的视网膜下出血的情况下,也可以清楚地显示出CNV,并准确地描述其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其解剖位置。
3、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FFA)
FFA为评估病理性近视引起的CNV的标准化的检查手段,可用于新近发生的近视CNV的鉴别诊断。有研究提示FFA对活动性近视CNV的检查结果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因此建议对任何怀疑为近视CNV的病例进行FFA检查。典型的近视性CNV表现为小的、扁平状的、灰白色视网膜下损害,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近黄斑中心凹处,伴或不伴出血。近视性CNV在FFA中的早期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荧光,晚期表现为荧光素的渗漏。
1、视力检查
确实有无视力异常,将可疑近视与正常人区别开。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界值必须考虑年龄因素,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弱视学组提出,将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定为:3~5 岁 0.5,6 岁以上 0.7。6 岁以上的学龄期儿童,裸眼视力如果低于小数视力 0.5(即LogMAR视力 0.3),是怀疑屈光异常的标准。总之,裸眼视力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的视力下限要怀疑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甚至弱视。
2、散瞳验光
其学术名称为睫状肌麻痹验光,这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对于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视、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建议必须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
3、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通常也在散瞳之后进行,包括彩色眼底照相、直接检眼镜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等,可以直观看到和分析眼底病变,对于中、高度近视或有眼底病变症状的患者尤其有必要。
4、裂隙灯检查
了解眼睑、结膜、角膜、虹膜、前房、瞳孔和晶状体等情况。
5、其他检查
随着技术发展,眼科专业精密的检查越来越完善,可以通过不同方法对眼部发育、视功能进行检查。
(1)角膜曲率检查:正常成人角膜曲率半径均值为 7.77 mm,角膜前表面的水平方向曲率半径为 7.80 mm,垂直方向为 7.70 mm, 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为 6.22~6.80 mm。3~15 岁儿童正常角膜曲率半径为 7.79 mm。儿童随年龄增长,角膜曲率半径呈递减趋势。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过陡会导致屈光性近视或称曲率性近视、弯曲性近视。因此,晶状体的屈光力及厚度也是需要定期观察的参数。
(2)眼轴长度检查:眼轴长度在出生时为 16 mm,3 岁时可达正视眼水平约 23 mm,此后以每年约 0.1~0.2 mm的速度生长,13~14 岁即可达到成人水平 24 mm。发育期儿童的眼轴长度增长过快可能是向近视发展的趋向因素,但应考虑到伴随正常生长发育的眼轴增长。
(3)双眼视功能检查:对于有斜视或屈光参差的近视患者,应对其双眼单视功能进行检查和评估。
(4)调节与聚散功能检查:在屈光不正矫正后和排除眼部疾患的情况下,仍存在视疲劳、视力模糊、近距离工作相关眼酸、眼痛、复视等症状时,应对其调节与聚散功能进行检查。
(5)眼压与视野检查:由于病理性近视合并青光眼多见,所以应进行眼压和视野检查以排查是否合并有青光眼。
1、医生一般会进行详细的问诊,结合专业分眼科检查进行诊断。主要依据指标为远视力及屈光状况。
2、对轻度近视的诊断,必须首先排除假性近视,否则可能判断有误。特别是青年人,眼的调节力很强,虽是轻度远视或正视,但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或持续地误戴凹球镜片,或虽是轻度近视眼,戴了过矫度数眼镜等,这些均会造成调节紧张和痉挛,使晶状体屈光力增强,呈现近视状态,使远视力下降,这样就形成假性近视。因此,青少年均应在睫状肌充分麻痹下检影,即尽可能减少调节对验光的影响。全国屈光学组从利于近视的防治出发,将近视在睫状肌麻痹后消失者诊为假性近视;度数减少者诊为中间近视;睫状肌麻痹后近视度数不变诊为真性近视。
3、病理性近视眼有多种严重并发症,一般通过常规检查即可及时发现与早期确诊。
1、老视
远视和老视是2种不同屈光状态,但由于都用凸透镜矫正,远视力又都好,两者往往被混淆。远视是一种屈光不正,戴凸透镜后既可看清远方,也能看清近方,而老视只是由于调节力的减弱,对近方目标看不清,属于一种生理性障碍,戴上凸透镜后虽能看清了近方目标(书、报),但不能同时用此镜看清远方物体,这和近视者戴镜的情况不同。
2、正视
调节力较强的轻度或中度近视眼,可借调节作用自行矫正其近视,对远、近目标均能看清,外观上和正视者无异。鉴别近视和正视可以采用客观检影法进行。
近视矫正方法目前主要是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光学原理是通过镜片或者改变眼屈光面的折射力,达到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的目的。中低度近视,多采用合适的凹透镜进行矫正。高度近视常表现为病理性近视的临床特点,可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是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因此高度近视患者应在光学矫正的基础上重视眼底病变的定期筛查,根据眼底病变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1、配戴框架眼镜
(1)优点:方便、经济、安全。
(2)缺点:运动不方便、外观上部分人不能接受。
(3)适应证:①不愿意或不适合采用其他矫正方式;②伴有散光采用其他矫正方式效果欠佳;③某些特殊的环境、工作岗位或阅读状态;④需要框架眼镜作为外观修饰需求;⑤需要框架眼镜作为安全防护使用;⑥在某些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短暂使用或者需要频繁调整参数。
(4)禁忌证:①有生理疾患无法稳定配戴框架眼镜;②因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问题,可能由于配戴框架眼镜造成伤害的。
单焦镜为临床常见框架眼镜类型,对于调节存在问题的患者还有双焦镜、三焦镜和渐进镜等。双焦镜上半部分焦点距离为远距离物体,下半部分焦点距离为阅读距离。渐进镜可增加视物远近范围,早期老视且不要求视近时视野大的人群适用。视近有明显外隐斜或外斜的青少年配戴渐进镜片可能会加重症状,影响双眼视功能。
2、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
(1)软性接触镜
①优点:镜片柔软,配戴舒适,美观、容易适应、配戴后运动更方便。除了矫正屈光不正外,一些特殊设计的软镜可用于美容和特殊用途,如彩色接触镜、人工瞳孔接触镜、绷带镜、药物缓镜等。
②缺点:配戴或护理不当常引起巨乳头性结膜炎、角膜炎症等并发症。
③适应证:可用于近视的矫正,部分儿童可用于恢复双眼视和促进视觉发育。无自理能力的儿童或老年人若有需求必须在医师和监护人的密切监督下使用。
④禁忌证:眼部有任何活动期急性炎症、全身有影响配戴的病变、过分神经质、个人卫生不良、依从性差而不能定期复查、对护理液过敏或生活工作环境卫生差者,应禁用或慎用。
(2)硬性接触镜(RGP)
①优点:透气性好,成像质量高。
②缺点:初戴时异物感强,需要时间适应。
③适应证:适用于有需求而又无禁忌证的任何年龄配戴者。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因存在对问题察觉敏感性或操作依从性问题,应增加对安全性的监控。近视、远视、散光、屈光参差,尤其是圆锥角膜及角膜瘢痕等所致的不规则散光可优先考虑选择。
④禁忌证:一般角膜接触镜的禁忌证(有急性角结膜炎、重度干眼及翼状胬肉等活动性眼病);长期处于多风沙、高污染以及化学制品环境;配戴镜片从事剧烈、对抗性运动者;眼睛高度敏感,不愿经历适应阶段者;仅运动、娱乐等时间间歇性配戴者;飞行员、警察、消防员等特殊职业者;甲亢患者、糖尿病患者、精神病患者;个人卫生习惯差、依从性差者。
(3)角膜塑形镜(OK镜)
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配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暂时性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但是这种效果有限,一般适用于 600 度以下的人群,且效果是可逆的,一旦停戴,近视度数会恢复原有水平,不能真正治愈近视。临床试验发现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青少年眼轴长度进展。在一般接触镜适应证与非适应证的基础上,重点强调未成年儿童需要有家长监护配合治疗。对于较高屈光度数等疑难病例的验配,需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酌情考虑验配。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用于控制近视进展是近年来视光学中药物控制近视研究的热点,虽然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对儿童近视控制的有效性,但并未进入临床指南推荐。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
近视矫正手术,主要包括角膜屈光手术和人工晶状植入术。需要严格按照各类手术的禁忌证和适应证进行筛查和实施,主要适用于 18 岁以上度数稳定的近视患者,主要方法有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和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1、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术式主要分为激光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和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主要适用于:年龄在 18 岁以上;屈光力稳定在 2 年以上,每年近视屈光度增长不超过 50 度;精神及心理健康、具备合理的摘镜愿望和合适的术后期望值者。但在手术前需进行相关的术前检查,符合相应规定的角膜厚度、屈光度数及预设切削深度等条件方可进行手术,不同术式的术前条件要求不同。
2、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一般适用于近视度数较高、不愿意戴眼镜但又不适合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采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近视是在保留自然晶状体的情况下,在前房或后房植入负度数人工晶状体。
病理性近视眼患者眼轴不断伸长、后巩膜葡萄肿不断进展,患者常出现相应的眼底改变,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变薄,出现漆裂纹、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黄斑裂孔、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变性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视网膜疾病,从而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的视力损害。治疗主要针对眼底改变及并发症进行。包括激光光凝治疗、光动力学治疗等。
近视眼的治疗周期一般为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一般来说,通过尽早矫正近视,可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
1、近视眼可影响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2、影响生产工作安全。
3、配镜带来额外的消费负担。
4、增加患其他眼病的风险。
假性近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一般可自愈,视力恢复正常。真性近视一旦发生则很难治愈,通常需要终身进行矫正。部分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来恢复视力。
1、单纯性近视可以通过不同方法,如配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等获得理想的矫正视力。
2、病理性近视出现并发症时,往往矫正不良。
日常生活中佩戴近视眼镜等方法均可帮助患者看清事物。而激光手术的治愈率目前尚不明确。
部分患者可通过激光手术来进行根治,其可矫正100度~1500度的近视。
用眼不当,环境光线异常等因素均可导致近视再次出现或加重。
无转移性
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如果已确认患近视,须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如配镜矫正。“戴眼镜会加重近视”是误区。不要有心理负担,日常生活中要科学用眼、护眼,避免视力恶化或出现其他眼部疾病。
近视患者不要有心理负担,通过佩戴合适的近视眼镜加以矫正,可以不影响工作和生活。
日常生活中可遵医嘱使用眼药水来缓解眼部疲劳,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滴眼液,保护眼角膜。
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注意眼部卫生,避免发生感染。
1、选择正规验光配镜机构咨询,及时科学配镜,矫正视力,防止恶化。
2、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随时检查,及早发现,包括眼压、视野、眼轴等的变化情况。
3、及时监测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避免眼部并发症。
4、注意用眼卫生,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
5、用眼光线适当,加强户外活动,多向远处眺望。
6、尽量减少剧烈体力活动。保障充足睡眠时间,让眼睛得以充分休息。
要经常注意视力变化外,还应重视眼部早期出现的任何其他异常现象。突然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丧失、眼前黑影、视野缺损、视力(尤以近视力)进行性或突发性下降,须及时就医排查视网膜脱离、青光眼、脑血管病等。
18岁以下的青少年应该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成人应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多吃鲜鱼肉,如金枪鱼、三文鱼等。
近视眼的预防需要考虑用眼习惯、户外活动、读写距离、采光照明、营养供给以及电子产品使用等多方面因素。
1、控制用眼距离,避免用眼距离<33 cm,避免近距离用眼时间超过 45 min。工作或阅读时,坚持“一尺一拳一寸(阅读距离 33 cm;身体距桌 8 cm; 手距笔尖 3.33 cm)”护眼原则,保持良好坐姿。长时间用眼后注意眺望一下远方,休息下眼睛。
2、增减户外活动,每天必须有 2 h以上,或每周 10 h以上户外活动时间。
3、培养正确做眼保健操的习惯。
4、改善照明环境,避免在较暗光线下学习工作。学生在户内学习时,窗户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之比不低于1∶6,另外窗外不应有高大的遮挡物。黑板表面避免直射光反射及眩光,室内灯具不要过低,一般不低于1.7m,否则易产生眩光。避免晚上开灯睡觉。
5、保障充足睡眠时间,让眼睛得以充分休息。小学生 10 h/d、初中生 9 h/d、高中阶段学生 8 h/d。成年人 7 ~ 8 h/d(不宜少于6 h/d)。
6、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躺着看书、玩手机。不要在走路或在运动的交通工具内阅读,否则由于字体不稳定,容易引起调节紧张而形成近视。选择字迹清晰的印刷品读物。
7、控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 15 min,每天累计不宜超过 1 h,使用电子产品学习 30 ~ 40 min后,应休息远眺放松 10min。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使用有红光滤过功能的电子产品。
1、看远处的东西模糊不清,习惯性眯眼看、斜眼看、单眼看,要怀疑近视的可能;
2、伴持续、频繁双眼酸痛、视物模糊、头痛、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
3、伴眼前有黑影、好像蚊虫在眼前飞,要排查玻璃体病变;
4、伴看东西有重影,要排查是否合并散光;
5、伴视物变形,颜色辨不清,警惕黄斑病变;
6、眼前好像有黑幕遮挡等,要排查视网膜病变;
7、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眼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建议患者在就医前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3、就医前注意眼部卫生,不要画眼妆。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使用一些药物,可携带相关包装。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看物体模糊的情况持续多久了?
2、是否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3、还有哪些症状不适?是否有眼前黑影、视物变形、视野缺损等?
4、平时是否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
5、平时读写的姿势是怎样的?
6、亲属中是否有人患有近视?多少度?
7、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都接受过什么治疗?
8、有无其他眼部疾病史?有无眼部手术、外伤史?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2、我的情况严重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改善?需要配眼镜吗?
5、配戴有框眼镜还是隐形眼镜好?
6、如果不戴眼镜视力会继续下滑吗?
7、戴眼镜会越戴度数越高吗?
8、平时都需要注意什么?
9、还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