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神经源性休克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检查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 日常
  • 预防
  • 就医

症状概述

神经源性休克(neurogenic shock)是指在创伤、剧烈疼痛等强烈的神经刺激下,引起某些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增加,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微循环淤血、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而引起的休克。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本病起病急,若能及时抢救,一般预后良好;反之则预后不良。

疾病分类

循环系统疾病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常见症状

烦躁不安、心悸、面色苍白、四肢湿冷

主要病因

主要由严重创伤、剧烈疼痛刺激、药物、麻醉、颈动脉窦部位病变等因素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便常规、粪便隐血试验、肝肾功能检测、电解质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

重要提醒

神经源性休克起病较急,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而一旦发生需马上救治。
朱继红 | 主任医师 急诊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总述

引起神经源性休克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包括严重创伤、剧烈疼痛、高位脊髓麻醉或脊髓损伤、过量使用神经阻滞剂类降压药、颈动脉窦部位病变等。

基本病因

1、严重创伤、剧烈疼痛

如胸腹腔或心包穿刺等剧烈的神经刺激时,可反射性地抑制血管舒缩中枢,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淤积于扩张的微循环血管内,导致有效血容量突然减少而引起休克。

2、高位脊髓麻醉或脊髓损伤

可阻断血管运动中枢与周围血管之间的神经联系,导致周围血管紧张度突然减弱,也可引起血管突然扩张,并出现休克。

3、颈动脉窦部位病变

颈动脉窦部位血管硬化、邻近的炎症、外伤或肿物等导致颈动脉窦过度敏感,可自发或因衣领过紧、转头时颈椎横突刺激颈动脉窦,诱发血管张力突然改变,从而出现休克。

4、药物因素

过量使用神经阻滞剂类降压药或过快静脉注入巴比妥类药物,可减弱心肌的收缩力和周围血管的紧张度,使周围血管扩张,血液淤滞于微循环中,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休克。

高发人群

本病好发于以下人群:

1、高位脊髓麻醉或损伤者。

2、严重创伤或接受有创性穿刺者。

3、颈动脉窦过度敏感者。

4、快速静脉注射巴比妥类药物或过量使用神经阻滞剂类降压药物者。

总述

神经源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以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组织低灌注为主。患者可出现心悸、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表现。

典型症状

1、循环衰竭症状

如胸闷、心悸、面色苍白、出汗、脉速而弱、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

2、神经系统症状

如头晕、乏力、眼花、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大小便失禁、抽搐、昏迷等。

3、其他症状

如恶心、呕吐、四肢湿冷,以及黏膜苍白或发绀等。

并发症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休克时,长时间缺氧状态可使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受损,导致部分肺泡萎陷和不张,严重时患者可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表现。

2、急性肾衰竭

休克时,机体为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肾内血流重分布、并转向髓质,从而导致皮质区的肾小管缺血坏死,发生急性肾衰竭。

3、脑水肿

缺血、CO2潴留和酸中毒都会使脑细胞肿胀、血管通透性增高从而导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4、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严重休克时,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导致心肌缺血;心肌微循环内血栓形成,可引起心肌的局灶性坏死。心肌含有丰富的黄嘌呤氧化酶,易遭受缺血-再灌注损伤。

5、感染

肠黏膜因灌注不足而遭受缺氧性损伤,肠黏膜上皮的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肠道内的细菌或其毒素侵害机体,形成肠源性感染。

预计检查

患者若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率快等需立即就诊。医生在询问病史后,通常先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评估患者的一般状态。之后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测定等检查,从而进一步评估病情,制定抢救方案。

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检查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等,可能会出现呼吸频率增快、血压低或测不到、脉率快或摸不清等。

2、精神状态检查

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改变,轻者神志尚清楚,严重者可表现为昏迷。

3、皮肤检查

是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医生会观察患者皮肤的色泽,并用手触摸皮肤的温度。神经源性休克患者可有皮肤黏膜苍白、四肢湿冷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白细胞及血红蛋白计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贫血,有助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

2、便常规、粪便隐血试验

部分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可出现大便中带血,便常规、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协助诊断。

3、肝肾功能、电解质测定

可评估患者目前肝功能、肾功能的受损情况,以及水电解质的失衡情况。

4、动脉血气分析

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变化有助于了解休克时酸碱平衡的情况,以及休克的严重程度。

5、动脉血乳酸盐测定

监测乳酸盐水平有助于估计休克及复苏的变化趋势,乳酸的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持续的高乳酸血症往往表明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影像学检查

CT或MRI检查:可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脑部或脊髓损伤,有助于明确病因。

其他检查

中心静脉压监测:是评估患者休克状态下血容量的最理想方法,为容量复苏提供数据支持,可明确休克的严重程度。

诊断原则

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用药史、受伤史、麻醉史等,再结合典型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作出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需进一步排除迷走血管性昏厥、过敏性休克等疾病。

诊断依据

1、病史

患者存在可引起神经源性休克的病因,如剧烈疼痛与精神创伤、药物(麻醉药、安眠药)、麻醉(脊髓、腰麻、硬膜外麻)、有创性穿刺(脑室、胸腔、心包、腹腔)等。

2、临床特征

(1)原发病所致的剧烈疼痛及神经功能缺失。

(2)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中心静脉压降低。

(3)皮肤低灌注导致面色苍白、肢端发绀、四肢湿冷。

(4)心肌缺血导致胸闷、心悸,心率可小于60次/分或大于120次/分。

(5)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小于7次/分或大于29次/分。

(6)头晕、恶心、呕吐,精神异常,如焦虑、易激惹、淡漠,以及疲倦或突发晕厥等。

(7)肾脏低灌注导致尿量小于0.5ml/(kg·h)。

3、实验室检查

血气分析显示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鉴别诊断

1、迷走血管性昏厥

多发生在注射后,尤其患者有发热、失水或低血糖倾向时。患者常呈面色苍白、恶心、出冷汗,继而可昏厥。与神经源性休克比较,迷走血管性昏厥经平卧后立即好转,血压虽低,但脉搏缓慢。

2、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有接触或使用过敏源的病史;同时存在与过敏相关的伴发表现,如全身或局部荨麻疹或其他皮疹,伴喉头水肿,并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治疗原则

神经源性休克一经发现,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尽快恢复组织灌注和保证氧供;并积极查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对因治疗

根据神经源性休克的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

1、立即停止胸腔、腹腔或心包穿刺。

2、停用致休克药物,如巴比妥类、神经节阻滞降压药等。

3、脊髓损伤者,外科固定脊髓、骨折部位,以防进一步损伤。

4、剧痛者,可给予吗啡、盐酸哌替啶等药物止痛。

急性期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足氧气供应;有呼吸窘迫迹象时,可予加压面罩给氧,严重时,可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持续机械辅助呼吸。

2、开通静脉通道,并针对病情给予呼吸、心率,以及血压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神志、皮肤改变情况。

3、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必要时可重复注射。

4、迅速补充有效血容量,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及早输注电解质溶液、血浆代用品、血浆或全血等。

一般治疗

如有意识丧失,应将头部置于侧位,抬起下颏,防止舌根后坠,堵塞气道。

药物治疗

1、血管活性药物

当患者出现持续低血压不能纠正,为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可以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常用的有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

2、镇静类药物

对于精神紧张的患者,要保持安静和情绪稳定,必要时可予以镇静类药物,如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3、镇痛药

疼痛剧烈者,需要应用镇痛药物,临床常见包括吗啡、哌替啶等。

4、糖皮质激素

该药能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可用于严重支气管痉挛导致的呼吸困难患者,常用药物包括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

相关药品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地西泮、苯巴比妥、吗啡、哌替啶、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神经源性休克性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一般预后

神经源性休克通过积极救治,预后一般较好。但若抢救不及时或合并有气胸、心脏压塞者,预后一般较差。

危害性

未及时接受治疗或病情较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脑水肿、感染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自愈性

神经源性休克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治愈性

神经源性休克经早期、积极治疗,患者通常可达到临床治愈。

总述

神经源性休克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遵医嘱用药。日常应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和疾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发生神经源性休克时,多数患者意识清醒,患者常因突然的创伤或剧烈的疼痛刺激,而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等。

2、护理措施

家属要了解患者的个性特点,面对抢救时避免表现出恐慌等,尽量为患者创造安全的环境,从而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

生活管理

1、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搬动,病人可取头低脚高位。

2、保证患者休息环境的安静。

3、保持大便规律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4、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调整作息时间,促进身体恢复。

饮食建议

1、禁食结束后,建议先进清流质饮食,如米汤、稀藕粉、蜂蜜水、面汤、青菜汤等,少量多餐,减少胃肠负担。

2、如无明显不适,建议遵医嘱进半流质饮食,如大米粥、小米粥、鸡蛋汤、煮烂的面条等。

3、之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

预防措施

神经源性休克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通过以下措施有可能会降低发病风险:

1、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安全,运动或骑车时应佩戴头盔;行走在高层建筑路段时,应尽量走防护内街,不要紧贴建筑物行走,以避免高空坠物;住楼房者,应在窗外安装防护装置,以免幼儿玩耍时坠落。驾车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系好安全带。

2、积极治疗颈部原发性疾病。

3、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降压药及麻醉类药物。

急诊(120)指征

1、突然出现心悸、面色苍白、出汗、四肢湿冷。

2、突发抽搐甚至昏迷。

3、严重的呼吸困难、口唇发青、发紫。

4、出现其他紧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前往急诊科就诊。

就诊科室

本病在临床上属于危急重症,请立即到急诊科救治。

就医准备

1、家属需携带患者的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近期有服用药物者,可以携带药盒,方便与医生沟通。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家属要陪同就诊,方便医生了解病情。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患者现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2、既往有无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基础疾病?常用药有哪些?

3、有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4、最近有无手术史?是否输过血?

5、最近是否经历过重大精神打击,比如家庭变故、失业等?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目前的诊断明确吗?是什么病?

2、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病人的情况严重吗?会有危险吗?

4、目前临床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手段吗?

5、治疗期间应该注意些什么?

6、治疗的花费大概是多少?

7、治愈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