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心绞痛

  • 概述
  • 病因
  • 症状
  • 检查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 日常
  • 预防
  • 就医

症状概述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一组由于心肌缺氧和供氧之间暂时失去平衡而发生心肌缺血的临床症候群。心肌缺血可由于心肌氧的需求增加超过病变冠状动脉供血能力引起,或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造成,或两者同时存在。心绞痛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每次发作3~5min,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急症,在静息状态或轻度运动时也能发生,而且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缓解慢。

相关中医疾病

胸痹

疾病分类

循环系统疾病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体质有关,有家族聚集发病情况。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常见症状

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

主要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检查项目

血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

重要提醒

戒烟、注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可一定程度上帮助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临床分类

根据发作规律和机制将心绞痛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3种。

1、稳定型心绞痛

疼痛通常由体力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一般可预测,持续数分钟,休息或使用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疼痛很快消失,一般不超过10分钟。发作的程度、频率、持续时间、性质及诱发因素等在数月内无明显变化。

2、不稳定型心绞痛

疼痛的出现难以预测,在休息时也会发生。较稳定型心绞痛疼痛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十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只能暂时甚至不能缓解症状,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紧急就医。

3、变异型心绞痛

较少见,一般是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通常在休息时发生,尤其是夜间,伴心电图暂时性抬高,常伴有出汗,使用心绞痛药物可缓解。

樊朝美 | 主任医师 心血管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三级甲等

总述

心绞痛是心肌缺血的后果,是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心肌缺血通常都存在着固定的冠状动脉狭窄,或暂时的冠状动脉收缩引起暂时的心肌供氧受限。劳累、情绪激动、进食后从事运动、寒战、发热等因素刺激心肌需氧量增加可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引起病情稳定的固定型狭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作。

基本病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固定性狭窄(常在75%以上)。当冠状动脉中的血液过于黏稠,血液中的胆固醇和其他细胞废物产生的脂肪沉积物(斑块)往往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变窄、血流阻塞,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斑块体积过大不能稳定地固定在血管壁上时,则容易发生溃破,继而引起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闭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发心绞痛。

2、冠状动脉痉挛,如变异型心绞痛。

3、冠状动脉其他病变,如炎症、栓塞或先天畸形。

4、非冠状动脉病变,如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严重贫血、甲亢、阵发性心动过速。

5、低血压、血液黏滞度增高或血流缓慢。

6、肥厚型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或)冠状动脉痉挛。

危险因素

1、年龄、性别: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快,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与男性相比,女性发病率较低。

2、血脂异常。

3、高血压。

4、吸烟。

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6、肥胖。

7、家族史。

8、饮食习惯为进食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饮食。

9、其他包括长期口服避孕药、A型性格者等。

诱发因素

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战、发热、剧烈运动等因素。

高发人群

多见于男性患者,多数在40岁以上

总述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暂时性缺血引起的一种发作性胸痛或胸部发闷的不适感,常有劳累等诱因,且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后服用硝酸甘油可有明显好转。

典型症状

1、稳定型心绞痛

(1)心绞痛的性质:对同一患者来说,每次发作的疼痛程度可轻重不一,但疼痛的性质基本上是一致的。病人常描述为:“压迫感”、“压榨感”、“窒息感”、“缩窄感”、“涨破感”和“烧灼感”等。刀割样或针刺样的疼痛通常不是心绞痛。有时患者对疼痛的性质叙说不清时笼统地称其为胸部不适。患者一般用他的整个手掌或拳头来指出不适部位,而很少用一个指头表示。

(2)心绞痛的部位及放射:大部分心绞痛位于胸骨后、左胸前区,也可在上腹至咽部间,以及双侧腋前线间的任何部位。半数以上患者有放射性疼痛,上臂内侧是常见部位(此点对心绞痛与颈椎病的鉴别甚有帮助,后者的疼痛恰好向上臂外侧放射),少数疼痛开始于上臂而后放射到前胸。

(3)心绞痛的诱因:心绞痛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体力负荷或情绪激动,如走急路、上楼梯或上坡时最易诱发,并且常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很快消失。逆风行走、寒冷或饱餐后行走时心绞痛常加重。若在休息时显著,则应考虑为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的可能。

(4)心绞痛持续的时间:心绞痛呈阵发性发作,全过程一般为3~5min,重度发作可达10~15min,超过30min者少见,应与心肌梗死鉴别。

(5)心绞痛缓解的方法:如停止活动、原位站立数分钟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3min可使心绞痛缓解;如在体力负荷时发生的心绞痛5~10min才缓解者,不一定是硝酸甘油的作用。

2、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休息时也能发生,往往无法预测,而且持续时间更长。

(1)静息型心绞痛:发作于休息时,持续时间通常>20min。

(2)初发型心绞痛:通常在首发症状1~2个月内,很轻的体力活可诱发(程度至少CCSⅢ级)。

(3)恶化型心绞痛:在相对稳定的劳力性心绞痛基础上心绞痛逐渐增强(疼痛更剧烈,时间更长或更频繁,按CCS分级至少增加Ⅰ级,至少达CCSⅢ级)。

伴随症状

1、心悸

患者还常有心悸,感觉到心脏跳动的不适或者发慌。

2、呼吸困难

患者常在运动或劳累后出现呼吸急促。

3、其他

包括乏力、头晕、出汗、恶心等表现。

并发症

1、心力衰竭

冠心病患者也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心脏变得虚弱,无法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周围,这可能导致液体在肺部积聚,使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心力衰竭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突然发生(急性心力衰竭)或逐渐发生(慢性心力衰竭)。

2、心律失常

向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对心脏组织的损害会干扰心脏的电脉冲,从而引起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死亡。

3、其他

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心源性猝死的可能。

预计检查

患者反复出现短暂心前区疼痛须及时就医检查,医生会首先进行问诊,了解患者症状特点,通过听诊、心电图检查等,了解心律、心率等基本情况,可能会建议患者抽血化验,了解是否存在血糖、血脂、心肌酶等指标的异常,必要时会建议行心脏超声、冠脉CT、冠脉造影等检查来排查心血管器质性病变。

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密切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的一般状态。

2、心脏听诊

医生立于患者左侧,用听诊器在患者心脏听诊区域依次听诊。以初步了解患者有无心脏杂音或心律失常。

3、血压测量

患者可能需要常规进行血压测量,了解其血压情况。

实验室检查

1、血糖、血脂检查

可了解冠心病危险因素。

2、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

胸痛明显者需查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或T、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以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相鉴别。

3、血常规

注意有无贫血。

4、其他

必要时检查甲状腺功能。

影像学检查

1、心电图检查

(1)静息时心电图: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也可能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有时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或室性、房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

(2)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移位。因心内膜下心肌更容易缺血,故常见反映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0.1mV),发作缓解后恢复。有时出现T波倒置。在平时有T波持续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直立(“假性正常化”)。T波改变虽然对反映心肌缺血的特异性不如ST段压低,但如与平时心电图比较有明显差别,也有助于诊断。

(3)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通过让患者运动来增加心脏负荷以激发心肌缺血。运动方式主要为分级活动平板或踏车,其运动强度可逐步分期升级,前者较为常用,让受检查者迎着转动的平板就地踏步。运动中应持续监测心电图改变,运动前、运动中每当运动负荷量增加一次均应记录心电图,运动终止后即刻及此后每2分钟均应重复心电图记录直至心率恢复至运动前水平。心电图记录时应同步测定血压。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主要以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J点后60~80ms)持续2分钟为运动试验阳性标准。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步态不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接连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或血压下降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心肌梗死急性期、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疾病者禁作运动试验。本试验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单纯运动心电图阳性或阴性结果不能作为诊断或排除冠心病的依据。

(4)心电图连续动态监测:Holter检查,患者需要随身佩戴一个监测仪器,可连续记录并自动分析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可发现心电图ST段、T波改变(ST-T)和各种心律失常,将出现异常心电图表现的时间与患者的活动和症状相对照。胸痛发作时相应时间的缺血性ST-T改变有助于确定心绞痛的诊断,也可检出无痛性心肌缺血。

2、放射性核素检查

(1)核素心肌显像及负荷试验:201Tl(铊)随冠状动脉血流很快被正常心肌细胞所摄取。静息时铊显像所示灌注缺损主要见于心肌梗死后瘢痕部位。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明显的灌注缺损仅见于运动后心肌缺血区。不能运动的患者可作药物负荷试验(包括双嘧达莫、腺苷或多巴酚丁胺),诱发缺血可取得与运动试验相似的效果。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肌急性缺血区常显示特别明显的灌注缺损。近年来有用99mTc-MIBI取代如201Tl作心肌显像,可取得与之相似的良好效果,更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2)放射性核素心腔造影:应用99mTc进行体内红细胞标记,可得到心腔内血池显影。通过对心动周期中不同时相的显影图像分析,可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显示心肌缺血区室壁局部运动障碍。

(3)正电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PET):利用发射正电子的核素示踪剂:18F、11C、13N等进行心肌显像。除可判断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外,尚可了解心肌的代谢情况。通过对心肌血流灌注和代谢显像匹配分析可准确评估心肌的活力。

3、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

进行冠状动脉二维或三维重建,用于判断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和管壁钙化情况,对判断管壁内斑块分布范围和性质也有一定意义。冠状动脉CTA有较高阴性预测价值,若未见狭窄病变,一般可不进行有创检查;但其对狭窄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限度,特别当钙化存在时会显著影响判断。

4、超声心动图

多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息时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者或严重心肌缺血者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坏死区或缺血区心室壁的运动异常,运动或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评价心肌灌注和存活性。超声心动图可测定左心室功能,射血分数降低者预后差。超声心动图还有助于发现其他需与冠脉狭窄导致的心绞痛相鉴别的疾病如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

5、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为有创性检查手段,目前仍然是诊断冠心病较准确的方法。选择性冠脉造影是用特殊形状的心导管经股动脉、桡动脉或肱动脉送到主动脉根部,分别插入左、右冠状动脉口,注入少量含碘对比剂,在不同的投射方位下摄影可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得到清楚的显影。可发现狭窄性病变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冠脉狭窄根据直径变窄百分率分为四级:①Ⅰ级:25%~49%;②Ⅱ级:50%~74%;③Ⅲ级:75%~99%(严重狭窄);④Ⅳ级:100%(完全闭塞)。一般认为,管腔直径减少70%~75%以上会严重影响血供,部分50%~70%者也有缺血意义。

6、其他

(1)胸部X线检查:对稳定型心绞痛并无特异的诊断意义,一般情况下都是正常的,但有助于了解其他心肺疾病的情况,如有无心脏增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帮助鉴别诊断。

(2)磁共振显像(MRI)冠脉造影:也已用于冠脉的显像。

(3)冠脉内血管镜检查、冠脉内超声显像(IVUS)、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以及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FFR)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并有助于指导介入或药物治疗。

诊断原则

根据典型心绞痛的发作特点,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建立诊断。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可见ST-T改变,症状消失后心电图ST-T改变亦逐渐恢复,支持心绞痛诊断。未捕捉到发作时心电图者可行心电图负荷试验。冠状动脉CTA有助于无创性评价冠脉管腔狭窄程度及管壁病变性质和分布,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助于诊断和决定进一步治疗。

诊断依据

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把心绞痛严重度分为四级:

Ⅰ级:一般的日常活动不引起心绞痛,费力、速度快、长时间的体力活动引起发作。

Ⅱ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在饭后、寒冷、情绪激动时受限更明显。

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以一般速度在一般条件下平地步行1里路或上一层楼即可引起心绞痛发作。

Ⅳ级:轻微活动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亦有。

鉴别诊断

1、食管疾病

(1)反流性食管炎: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酸性胃液反流,引起食管炎症、痉挛,表现为胸骨后或中上腹部烧灼性痛,有时可向背部放射而疑似心绞痛。但本病常于餐后平卧时发生,服抗酸药可使之缓解。

(2)食管裂孔疝:常伴胃酸反流,其症状类似食管炎,常于饱餐后弯腰或平卧时发作,胃肠造影可明确诊断。

(3)弥漫性食管痉挛:根据患者有反酸和厌食的病史、症状常于进食尤其冷饮时或饭后发生、与劳累无关、发作时有吞咽困难可与心绞痛相区别。食管镜和食管测压法可明确诊断。

2、肺、纵隔疾病

(1)肺栓塞:其疼痛突然发生并在休息时出现,见于有本病高危因素(如心力衰竭、静脉病、手术后等)的病人,常伴有咯血和呼吸急促。其疼痛性质典型地被描述为胸部紧压感伴有或随后发生胸膜炎性胸痛,即该侧胸部尖锐疼痛,呼吸或咳嗽使之加重。X线胸片、肺动脉造影、肺核素扫描可明确诊断。

(2)自发性气胸及纵隔气肿:二者的胸痛均突然发生,前者胸痛位于胸部的侧面,后者位于胸部中央,均伴有急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可明确诊断。

3、胆绞痛

一般在右上腹最重,常有恶心、呕吐,但疼痛与进餐的关系不确定;此病常有消化不良、腹部胀气、不能耐受脂肪食物等病史。超声显像对诊断胆石是准确的,且可了解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以及是否有胆管扩张。

4、神经、肌肉和骨骼的疾病

(1)带状疱疹:在其出疹前期可出现胸痛,严重时甚至可类似心肌梗死。根据疼痛的持久性、局限于皮肤感觉神经纤维分布区、皮肤对触摸的极度敏感及特异性疱疹的出现可作出本病的诊断。

(2)胸肋综合征:又称Tietze综合征。其疼痛局限在肋软骨和肋胸骨关节肿胀处,有压痛。检查时,肋软骨连接处的压痛是常有的临床体征。

5、功能或精神性胸痛

是神经循环衰弱症焦虑状态的一种表现。

6、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脏及血管疾病

(1)急性心包炎:发病年龄轻。常先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史。疼痛呈持续性且与劳累无关,呼吸、吞咽及扭动身体可使其加重,当病人坐起并前倾时疼痛减轻。听诊有心包摩擦音。借助心电图可明确诊断。

(2)主动脉疾病:当有高血压的病人突然发生持续而严重的疼痛,且放射到背部和腰部时提示主动脉夹层分离的可能;胸主动脉瘤的不断扩张可侵蚀脊椎体引起局限而严重的钻孔样疼痛,夜间尤甚。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出现心绞痛,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及超声心动图可资鉴别。

(3)重度右室高压:二尖瓣狭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疾病可产生疼痛。这种痛可自行缓解,多持续数分钟。若疼痛由活动引起且能被硝酸甘油预防,则疼痛很可能因冠心病所致。许多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在运动时或运动后的心电图上出现ST段移位。

(4)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胸痛:心绞痛或类似心绞痛的胸痛伴冠脉造影正常的综合征常被称为X综合征,需与冠心病所引起的典型缺血性心脏病区别。有胸痛而冠脉造影正常的病人也可见于绝经期前的妇女,大多数的胸痛症状不典型,胸痛可由劳累诱发。其病因尚不清楚,其中一部分患者有真正的心肌缺血,表现为运动或快速起搏时心肌产生乳酸盐增多。

治疗原则

目前,心绞痛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采用药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需根据冠脉的病变解剖特征、病人临床特征以及当地医疗中心手术经验等综合判断决定。

对因治疗

纠正冠心病易患因素,如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停止吸烟、合并糖尿病者需降低升高的血糖。如有贫血、甲亢、心力衰竭或使用任何增加心肌氧耗的药物均需注意纠正或避免。

一般治疗

减轻或避免心肌缺血的发作。例如估测患者的体力活动耐量,调整日常生活及工作量。患者应避免突然的劳累动作,尤其在较长时间休息以后,例如对昼夜心绞痛发作规律的研究发现,清晨起来后的短时间内,心绞痛阈较低,因此,起床后活动动作宜慢,必要时须用硝酸甘油作预防。

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冠心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不仅可缓解急性发作,还可以预防心绞痛发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急性发作时的治疗

在心绞痛突然发作时,要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若症状仍不缓解,可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类药物,一般首选硝酸甘油和硝酸异山梨酯。

(1)首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般约1~2min即开始起效。若无效或未充分缓解,可每隔5min再含服;若心绞痛症状持续20min,且不为硝酸甘油所缓解可到附近医疗中心就诊,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

(2)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1~5min见效,作用维持2~3h。

(3)也可含服一些起效快的中药制剂,如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

2、缓解期的治疗

可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钙通道拮抗药及抗血小板药物。

(1)硝酸酯类:临床常用的硝酸酯类主要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和单硝酸异山梨醇。硝酸酯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头痛、头晕、反射性心动过速和直立性低血压等。

(2)钙通道拮抗药:常用的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卡地平等。

(3)β受体阻滞药:临床常用β受体阻滞药有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

(4)抗心肌缺血药:曲美他嗪,为优化心肌能量平衡的抗心肌缺血药。

(5)抗血小板的药物:主要抗血小板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啶、氯吡格雷、双嘧达莫、鱼油及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药等。

(6)调脂药:常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此外,依折麦布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以及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也有降低LDL-C(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7)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病人建议使用ACEI。临床常用的ACEI类药物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不能耐受ACEI类药物者可使用ARB类药物。

相关药品

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尼卡地平、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曲美他嗪、阿司匹林、噻氯匹啶、氯吡格雷、双嘧达莫、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手术治疗

主要指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疗法,目前主要有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CABG(冠状动脉搭桥术)。

1、PCI

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最常用、最成熟的介入技术。它是在血管造影仪的引导下,通过特制的导管、导丝、球囊、支架等,对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进行血运重建的治疗方法。操作器械的改进,尤其是药物支架的出现大大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2、PTCA

即用经皮穿刺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其治疗机制是通过球囊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节段的机械挤压,使粥样硬化的血管内膜向外膜伸展,血管直径扩大,或粥样硬化斑块被撕裂沿血管腔延伸,在生理压力和血流冲击下,重新塑形生成新的平滑内腔,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血流通畅。目前随着PTCA技术的改进、材料的改良、优质影像增强系统的引入及PTCA操作经验的积累,其临床适应证在扩展。在临床上药物治疗无效,病人要求行血运重建治疗;同时有血管再通操作成功的可能性的病人可考虑进行PTCA的治疗。

3、CAB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心脏搭桥术,是医生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廓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绕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以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有效地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一般预后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大多数能生存很多年,但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有室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者预后较差,合并有糖尿病者预后明显差于无糖尿病者。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冠脉病变累及心肌供血的范围和心功能。左冠脉主干病变最为严重,据国外统计,既往年病死率可高达30%左右,此后依次为3支、2支与单支病变。左前降支病变一般较其他两支冠状动脉病变预后差。

危害性

1、患者通常不能进行剧烈活动,劳动耐力下降,可影响其生活质量。

2、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

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

治愈性

由于病因无法根除,因此无法真正治愈。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加上后期的护理调理,通常可控制病情发展,维持正常生活状态,延长患者寿命。

根治性

很难根治。

复发性

可能会反复发作。

总述

患者的日常生活作息要科学合理,吃喝睡眠及运动均要有规律性、避免过度劳累。

心理护理

1、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绞痛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疾病,加之反复发作易造成心理负担,因此许多患者丧失信心,并对此病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反复发作而情绪反应敏感。患者应了解一些简单的医学知识,如心脏病的起因、治疗、预后等,正确认识疾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2、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康复。患者往往心理上只依赖于药物,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患者要有自身的急迫愿望,通过自己的运动康复,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信心。患者应主动与外界保持联系,看报讨论实事,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景和动态,相信科学,促进康复。

3、创造和谐的生活环境,巩固治疗效果。应让患者家庭成员了解疾病基础知识,以便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易发作因素。患者的家庭成员也应帮助患者树立起坚持治疗疾病的决心,引导家庭成员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同时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调动生活情趣,使其思想放松,注意力转移,调整心情,提高免疫力,加强身体素质,从而减少复发。

用药护理

遵医嘱采用已经验证过有效的药物,预防冠心病的复发和病情加重。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1、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停药后通常可消失。但若症状持续加重,应警惕。一些长期或大剂量服用该药的患者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2)中枢神经: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头晕、头痛,轻症者只是暂时不适,严重者可能出现癫痫、意识障碍等。

(3)出血倾向:长期使用该药者,可能会发现皮肤经常有淤血点、瘀斑,或反复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现象,有时候还能发现大便发黑、尿发红,如果不小心受伤流血,会发现伤口不易止血。严重者可能会突发颅内出血的紧急情况,应警惕。

2、安全用药提示

(1)不要擅自换药、调整药物剂量等。不同剂型的阿司匹林,因成分含量的不同,适用范围不同,有的患者可能发现亲人朋友服用其他剂型、剂量的阿司匹林效果不错,私下调整自己的药型或药量,这样不仅不能保证治疗效果,还可能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2)酒精可加重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粘膜的损害,延长出血时间,用药期间不要饮酒或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3)如果近期需要手术,提前告诉外科医生你正在使用这种药。可能需要暂时停止使用它,避免增大术中出血风险。

(4)如果刚做完扁桃体切除术或其他口腔手术,除非得到医生的指导,否则术后至少7天内不要使用该药。

(5)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任何严重、持续或进展性情况均须及时与医生沟通。

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

(1)制定固定的日常活动计划,避免劳累。

(2)避免突发性的劳力劳作,尤其在较长时间休息以后。

(3)如凌晨起来后活动动作宜慢。

(4)心绞痛发作时,应停下所有活动休息。

(5)频发或严重心绞痛病人,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应卧床休息。

2、运动管理

(1)首先要有好的心态,注意心平气和,不能着急上火,不要想着一蹴而就,制定合理的运动锻炼计划。

(2)运动前的自身条件和环境要注意,尽量避免清晨及高温天气运动,感冒或发热后康复2天以上才能恢复运动,运动前不能吃得太饱,七八分饱即可,不要抽烟,喝酒、喝浓茶、咖啡等,穿着衣服要舒适,不宜过厚。

(3)运动方式以有氧训练为主,包括步行、骑车、游泳、打乒乓球、羽毛球、广场健康操、太极拳等。

(4)注意避免过量运动,建议患者每次运动到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即可,每次时间为10~30分钟,每周3~4次,做到早晨起床感觉舒适,无疲劳感最佳。

(5)运动中患者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注意警惕,及时停止运动和就医:①胸、臂、颈或下颌出现压榨性疼痛、烧灼感、紧缩感、胀痛,无力、气短、关节疼痛或背痛;②搭脉搏超过(170-年龄)次/分,血压明显增高或>180/90 mmHg;③不宜在运动之后立即洗澡,应在运动之后休息15分钟再洗澡,并且水温应控制在40℃以下,水温过热会导致身体毛细血管的扩张,从而导致心脏的供血量减少。

病情监测

定期监测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血压、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糖达标对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饮食建议

1、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可摄入大量的可溶性纤维。美国饮食联合会报告指出,摄入的膳食纤维越多,胆固醇水平降低越明显。燕麦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效果最好的食物,鱼类富含保护心脏的优质脂肪,因此要多吃。

2、多吃一些富含钾、钙和镁含钠低的食物。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等,由于钾盐能促使胆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弹性,有利尿作用,有利于改善心肌收缩能力。

3、含钙丰富的食品如牛奶、酸牛奶、芝麻酱、虾皮、绿色蔬菜等,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4、含镁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小米、莽麦面、豆类及豆制品,镁盐通过舒张血管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

5、蛋白质的摄入量要适中,多补充植物蛋白,如大豆。

预防措施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2、坚持适量运动,健康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min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3、讲究膳食平衡,做到各种食品搭配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高糖高盐高脂。

4、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

5、保持乐观情绪,避免忧伤,控制激动和急躁情绪,回避激怒刺激环境,消除紧张感,科学地处理日常事务。

6、同时还要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体重,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调整,将血压、血脂、血糖、体重等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7、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胆固醇(TC)血症、高甘油三酯(TG)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病。

急诊(120)指征

1、安静状态、休息时突然出现剧烈心绞痛,休息或服药后不能缓解。

2、很轻的体力活动诱发剧烈心绞痛,休息或服药后不能缓解。

3、既往存在稳定的劳力性心绞痛,突发心绞痛恶化,疼痛更剧烈,时间更长或更频繁,休息或服药后不能缓解。

4、突发剧烈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向左肩、左背放射,伴呼吸困难、极度恐惧感、大汗等。

5、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应高度怀疑心肌梗死等可能,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量避免患者自行开车前往医院。

门诊指征

1、存在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冠心病家族史、高油高糖饮食等危险因素,尤其是40岁以上中老年人,反复出现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疼痛可蔓延放射至左肩、左背,每次发作3~5min,休息后可缓解,须警惕冠心病心绞痛的可能。

2、既往有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近期心绞痛反复发作,疼痛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服药或休息后恢复较慢。

3、既往有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反复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呕血黑便等,须警惕药物副作用。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于心血管内科门诊就医。

就诊科室

1、疑似心梗者,须急诊科处理。

2、病情稳定者,可就诊于心血管内科。若需要行心脏搭桥手术,可能需要于心脏外科治疗。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听诊器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等检查,需要患者在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7、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都有哪里不舒服?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些症状?

2、之前出现过这种情况吗?发作之前都做过什么,比如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

3、感觉在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加重?哪些情况下症状会减轻?

4、既往是否有心脏疾病的相关诊断?心脏做过什么治疗吗?

5、既往还有什么疾病史?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都进行过哪些治疗?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得如何?

6、平时有是否有吸烟、饮酒的习惯?每天的量是多少?

7、饮食情况如何?是否经常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8、平时生活、工作压力大吗?是否有时间进行锻炼?

9、家人有出现过类似情况或患心脏病的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心脏病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病情严重吗?有没有生命危险?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手术吗?

5、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和治疗冲突吗?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