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头孢呋辛酯片

  • 药品概述
  • 注意事项
  • 安全用药

功效作用

本品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下列感染:

1、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化脓性链球菌引起咽炎、扁桃体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卡他莫拉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中耳炎;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仅为非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引起的急性细菌性上颌窦炎等。

2、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阴性株)或副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阴性株)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细菌性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的继发细菌感染等。

3、泌尿道感染:包括大肠杆菌或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单纯性泌尿道感染;由产青霉素酶或不产青霉素酶的淋病奈瑟氏球菌株引起的单纯性淋病(如尿道炎和子宫颈炎),以及不产生青霉素酶的淋病奈瑟氏球菌株引起的女性单纯性淋病性直肠炎等。

4、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单纯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或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脓疱病等。

5、其他:由博氏疏螺旋体引起的早期Lyme病。

用法用量

口服,剂量如下:

1、成人一般每次0.25g,每日两次,一般的疗程为5-10天。重症感染或怀疑是肺炎时,每次0.5g,每日两次;一般泌尿道感染,每次0.125g,每日两次;对无并发症的淋病患者推荐剂量为1g,单次服用。

2、Lyme病: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推荐剂量为每次0.5gg,每日两次,服用20天。

3、儿童一般用量为每次0.125g,每日两次。对于小于两岁的中耳炎患者,每次0.125g,每日两次;对于大于两岁的中耳炎患者,每次0.25g,每日两次;大于12岁的儿童患者,使用剂量同成人。

4、对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获得一定疗效,尚需继续治疗的患者,可改为口服本品治疗。

药品类型

处方药 西药 医保甲类

参考价格

6.50元-48.00元

商品名称

希路信、瑞呋欣、伏乐新、司佩定、达力新

常见规格

按C16H16N4O8S计(1)0.125g;(2)0.25g;(3)0.5g。

贮藏方式

遮光,密封,在阴凉(不超过20℃)处保存。

张海英 | 主任药师 药剂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注意事项

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类药物有交叉反应的报告,因而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病人慎用。

2、长期使用头孢呋辛酯可能会导致非敏感微生物如念珠菌属、肠球菌、艰难梭状杆菌过度生长。在该药使用期间或期后发生严重腹泻的病人,应疑为伪膜性结肠炎。如果诊断成立,轻度者停药即可,中、重度者应补充液体、电解质、蛋白质,并需选用对梭状芽孢杆菌有效的抗生素类药物治疗。若出现二重感染,需采取适当措施。

3、使用本品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特别是对接受高剂量的重症患者。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用药间隔。

4、头孢呋辛酯对胃肠吸收功能不良的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情况尚不明确。

5、与其它广谱抗生素相同,对有结肠炎病史的患者使用头孢呋辛酯需谨慎。

6、由于利尿剂对肾功能有不利影响,对于同时接受强的利尿剂和包括头孢呋辛酯在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应密切关注肾功能。

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慎用。由于头孢呋辛会从人乳中排泄,因而哺乳期妇女慎用。如需使用,应暂时停止哺乳。

8、儿童用药:

(1)暂时仍缺乏三个月以下婴儿使用此药的研究资料。

(2)建议儿童选择头孢呋辛酯干混悬剂。

(3)由敏感细菌所引起的3个月至12岁的儿童轻度至中度上呼吸道感染和脓疱病患者可以选用本品。

9、老年用药:老年患者不必根据年龄因素调整剂量。

10、药物过量:过量使用会刺激大脑发生惊厥。血液透析法或腹膜透析法可降低本品的血清浓度。

禁忌症

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不良反应

头孢呋辛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多数程度较轻,呈一过性。

由于大多数不良事件没有适用于计算频率的数据(如:没有相应的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来观察某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故下列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分级是估算得出的。另外,服用头孢呋辛酯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能会因适应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用以确定发生率从非常常见到罕见的各类不良事件的数据是从大规模临床研究中获得的。对于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如:发生率<1/10000的不良事件等),主要使用上市后监测数据且通常使用报告率而不是实际发生率。如果某种不良事件缺乏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数据,且某些情况下使用了临床研究获得的数据计算发生率,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根据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数据来计算(由研究者进行评估)。

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定义为: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且<1/10,不常见≥1/1000且<1/100,罕见≥1/10000且<1/1000,非常罕见<1/10000。

1、感染和侵袭性疾病:常见念珠菌过度生长。

2、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常见嗜酸粒细胞增多。不常见Coomb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有时较严重))。非常罕见溶血性贫血。头孢菌素类药物易被吸收到红细胞膜表面,并且与针对此类药物的抗体发生作用,从而造成Coomb试验阳性(这可干扰交叉配血),且在十分罕见的情况下引起溶血性贫血。

3、免疫系统疾病:过敏反应包括:不常见皮疹。罕见荨麻疹、瘙痒。非常罕见药物热、血清病和速发过敏反应。上市后监测发现本品有血管性水肿、严重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报告。

4、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头痛、头晕。上市后监测发现本品有抽搐、烦躁、局部麻木、癫痫发作的个例报告。

5、胃肠系统疾病:常见胃肠道紊乱,包括腹泻、恶心和腹部疼痛。不常见呕吐。罕见伪膜性结肠炎。上市后监测发现本品尚有胃灼热、口腔溃疡的病例报告。

6、肝胆系统疾病:常见嗜酸粒细胞增多和一过性肝酶(ALT[即SGPT]、AST[即SGOT]和LDH)水平增高。非常罕见黄疸(主要为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炎。

7、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非常罕见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出疹性坏死松解)。其他参见免疫系统疾病

8、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罕见间质性肾炎。

9、其他:上市后监测发现本品尚有皮肤潮红、乏力、水肿(包括全身性水肿、眶周水肿等)、局部肿胀、耳鸣、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喉水肿、烦躁、食欲异常、双硫仑反应的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