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适用于既往接受过氟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以及既往接受过或不适合接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治疗(RAS野生型)的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
一、推荐剂量和服用方法
成人的推荐起始剂量约为35mg/m2/次,早晚餐后1小时内口服,每日两次,于每一个疗程的第1-5天和第8-12天口服,28天为一个疗程。应持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根据体表面积(BSA)计算剂量。最高剂量为80mg/次。
如果漏服,不得补服漏服的剂量。
二、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调整剂量。
最多允许3次减量至最低剂量为20mg/m2/次,每日两次。在减量后不得增加剂量。
三、特殊患者人群
1、肝功能异常
·轻度肝功能异常对于轻度肝功能异常患者不建议调整起始剂量(见【药代动力学】)。
·中度或重度肝功能异常
尽管基于非常有限的数据,因为基线中度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3级或4级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对于基线中度或重度肝功能异常(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标准C和D组,总胆红素>1.5XULN)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本品(见【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
2、肾功能异常
·轻度肾功能异常(CLcr60-89mL/min)或中度肾功能异常(CLcr30-59mL/min)。
对于轻度或中度肾功能异常患者不建议调整起始剂量(见【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
·重度肾功能异常(CLcr<30mL/min)或终末期肾病对于重度肾功能异常或终末期肾病患者不建议使用本品,因为尚无针对这些患者的数据(见【注意事项】)。
3、儿童患者
转移性结直肠癌儿童患者使用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4、老年患者
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无需调整起始剂量。对于年龄>75岁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有限。
处方药 西药 医保乙类
1420.00元-6900.00元
首祈、苏远、朗斯弗/Lonsurf
(1)每片含曲氟尿苷15mg与盐酸替匹嘧啶7.065mg;
(2)每片含曲氟尿苷20mg与盐酸替匹嘧啶9.420mg。
密封,30℃以下保存。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1、骨髓抑制
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治疗导致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增加,包括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自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为了监测毒性反应必须在开始治疗开始之前以及根据需要检测全血细胞计数,至少在每一个疗程开始之前检测。
如果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x109/L、或血小板计数<75x109/L、或有既往治疗未消退的3或4级非血液学临床相关毒性,则不应开始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治疗。
接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治疗的患者中有严重感染的报告。鉴于大多数为与骨髓抑制相关的报告,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并应按临床指征采取适当处理措施,如采取给予抗菌药物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治疗。在RECOURSE研究中,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组中的9.4%患者接受了G-CSF的治疗。
2、胃肠道毒性
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导致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毒性的发生率增加。
应密切监测具有恶心、呕吐、腹泻和其他胃肠道毒性症状的患者,并且应按临床指征采取止吐、止泻和其他措施(例如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根据需要应调整剂量,例如延迟给药和或减量(见【用法用量】)。
3、肾功能异常
不建议重度肾功能异常或终末期肾病患者(肌酐清除率[CLcr]<30mL/min或需要透析)使用本品,因为尚无这些患者使用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的数据。
与肾功能正常(CLcr≥90mL/min)或轻度肾功能异常(CLcr60-89mL/min)的患者相比,中度肾功能异常(CLcr30-59mL/min)患者中发生≥3级不良事件(AE)、严重不良事件、延迟给药和减量的发生率更高(差异至少为5%)。此外,与肾功能正常或轻度肾功能异常的患者相比,中度肾功能异常患者中的曲氟尿苷和盐酸替匹嘧啶的暴露量较高。应增加对中度肾功能异常患者的血液学毒性的监测频率。
4、肝功能异常
尽管基于非常有限的数据,因为基线中度肝功能异常患者中的3级或4级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对于基线中度或重度肝功能异常(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标准C和D组,总胆红素>1.5XULN)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曲氟尿苷替匹嘧片(见【药代动力学】)。
5、蛋白尿
开始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治疗之前和治疗期间建议采用试纸尿液分析监测蛋白尿。
6、乳糖不耐受
本品含乳糖。伴有罕见的半乳糖不耐受性遗传性疾病、Lapp乳糖酶缺乏症或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的患者不得使用本品。
7、对驾驶车辆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很小。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疲乏、头晕或不适。
对本品成份有超敏反应的患者禁用。
一、临床研究中的不良反应
本说明书描述了在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判断为可能由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近似的发生率。由于临床研究是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在一个临床研究中观察到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能与另一个临床研究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直接比较,也可能不能反映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发生率。
全球Ⅲ期临床试验安全性(RECOURSE)
RECOURSE研究是一项在有既往治疗史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进行的随机(2:1)、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该研究中533名患者(中位年龄为63岁;61%为男性患者;57%为白人,35%为亚洲人,1%为黑人)接受了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单药治疗,起始剂量为35mg/m2/次,每日早晚餐后口服两次,于每一个疗程的第1-5天和第8-12天口服,28天为一个疗程。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的平均治疗时间为12.7周。
接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所有级别的发生率≧10%)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为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乏力/疲乏、恶心、血小板减少症、食欲下降、腹泻、呕吐、腹痛和发热。在RECOURSE研究中,3.6%的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停用本品13.7%的患者需要减量。导致减量的最常见不良反应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疲乏和腹泻。
RECOURSE研究中发生率≧5%且与安慰剂组发生率之差>2%的不良反应
1、胃肠系统疾病:恶心、腹泻、呕吐、腹痛、口腔黏膜炎。
2、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乏力/疲乏、发热。
3、代谢及营养类疾病:食欲下降。
4、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味觉障碍。
5、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脱发。
RECOURSE研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
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
在RECOURSE研究中,接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治疗的患者中的感染发生率(27%)高于与安慰剂组(15%)。在接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的最常见的感染为鼻咽炎(4%对比2%)和尿路感染(4%对比2%)。
在RECOURSE研究中,接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治疗的患者中的肺栓塞发生率(2%)高于安慰剂组(0%)。
亚洲Ⅲ期临床试验安全性(TERRA)
在中国、韩国和泰国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研究(TERRA)中,评估了曲氟尿苷替匹啶片的安全性。共有406例患者随机(2:1)至两个治疗组。共271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8岁;所有患者都是亚裔人/东方人,中国、韩国和泰国的患者比例为75.3%,20.3%,4.4%)接受了本品治疗。起始剂量为35mg/m2/次,每日早晚餐后口服两次,于每一疗程的第1-5天和第8-12天口服,28天为一疗程。平均治疗时间为14.9周。
接受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所有级别的发生率≧10%)且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为贫血、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恶心、血小板减少症、食欲下降、疲乏、呕吐、腹泻和血胆红素升高。在TERRA研究中,10%的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停用曲氟尿苷替匹嘧啶片。
二、上市后使用经验
首次上市后累计收到35例(35件)间质性肺疾病的报告估计发生率为34/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