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失禁体质通常是指个体在情绪波动时容易流泪的现象。这种现象多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但也可能是由于眼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疾病因素导致的。频繁出现此现象者,建议及时就医评估并治疗。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级甲等
1、生理性因素
泪失禁体质的生理性因素可能涉及个体泪腺的敏感性较高,或是情感反应较为强烈。这类人群在情绪波动时,泪腺容易受到刺激而分泌过多泪水,导致不受控制的流泪现象。
2、眼部疾病
某些眼部疾病可能导致泪腺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容易流眼泪的现象。例如,角膜炎、结膜炎等炎症性疾病可能刺激泪腺分泌过多;泪道阻塞也可能影响泪液的正常排出,使得泪水在眼眶内积聚并溢出。
3、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病变等,可能影响泪腺的神经支配,导致泪腺分泌异常。面神经麻痹患者由于面部表情肌的瘫痪,可能无法有效控制流泪;而三叉神经病变则可能直接影响泪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容易引发流泪。
4、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情感障碍等,都可能影响患者的情绪调节和表达。这些疾病患者往往对情绪刺激更为敏感,且难以有效控制自己的情感反应,因此更容易出现流泪的情况。
角膜炎、结膜炎、泪道阻塞、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病变、焦虑症、抑郁症、情感障碍
泪失禁体质的典型表现为个体在遭遇情绪波动时,如喜悦、悲伤、紧张或压力等情境下,容易不受控制地流泪,这种流泪反应往往超出了情绪表达的正常范畴,显得较为频繁且难以自我抑制。流泪过多者,可能伴有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眼部灼热感等症状。
1、频繁地不受控制地流泪。
2、伴有眼部疼痛、眼痒、眼部异物感等症状。
3、伴有情绪低落、兴趣缺乏、过度紧张等精神症状。
4、伴有口角歪斜、眼睛无法完全闭合等症状。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怀疑眼部疾病者,可到眼科就诊。
2、怀疑神经系统疾病者,可到神经内科就诊。
3、怀疑精神疾病者,可到精神心理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应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流泪的情况具体是怎样的?是频繁发生还是偶尔出现?
2、除了流泪,您是否还伴有眼部疼痛、眼痒、异物感、烧灼感等其他不适症状?
3、您的流泪是否与特定的情境或情绪有关,比如情绪激动、与人争吵或看到感人的画面时?
4、您这种情况持续多久了?是否有逐渐加重的趋势?
5、您以前是否有过类似的症状?
6、您最近是否感到情绪低落、焦虑或压力过大?
7、您之前是否看过医生?如果有,医生给出了什么诊断和建议?
1、我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情况严重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4、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
5、治疗期间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6、针对目前的病情,可以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
7、治疗后是否可以正常生活?有没有后遗症?
8、治疗后还会复发吗?
9、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10、是否需要复查?多久一次?
1、眼部检查
作为初步评估,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睑、结膜、角膜等外部结构,检查有无红肿、充血、异物或感染迹象。
2、神经系统检查
鉴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不自主流泪,医生会进行必要的神经系统检查,如面部肌肉运动、感觉测试及反射检查等,以排除潜在的神经系统异常。
1、泪道放射性核素造影
γ照相机闪烁扫描可了解泪道形态及功能。
2、泪囊造影
先将泪囊内容物挤掉,用泪道冲洗器将碘油或碘水泛影葡胺等推入泪囊中,4min后拍眼眶正侧位片。正常泪道内碘油大部排入鼻腔。泪道阻塞、狭窄、粘连、泪囊扩张或附近肿瘤压迫均可显示,有助诊断。
1、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若初步检查发现异常或需进一步了解眼部微观结构,医生会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细致观察,以检查角膜、结膜、泪小点及泪道开口等部位的细微病变。
2、泪液分泌试验
为了评估患者的泪腺功能,医生会进行泪液分泌试验,通过刺激泪腺并测量泪液分泌量来判断其功能是否正常或存在过度分泌的情况。
3、泪道荧光素试验
泪道功能正常者,数分钟内结膜囊的荧光素液即能抵达鼻腔,使棉片着色。婴儿用此试验可代替泪道冲洗。
4、泪道冲洗
最常用,可判断泪道是否堵塞,阻塞是发生在哪个位置,是否有脓液存留。
5、泪道探术
经冲洗泪道尚难明确阻塞部位者,可行泪道探术。其具有诊断与治疗双重意义。根据探针受阻的部位,即可明确是哪一部位的阻塞。主要用于婴幼儿泪道阻塞。
6、鼻泪管内镜
鼻泪管内镜直接观察泪道,为泪道检查开辟了新途径。
7、心理测试
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心理测试,以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压力水平及是否存在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
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结合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液分泌试验、泪道放射性核素造影、泪囊造影、泪道荧光素试验、泪道冲洗、泪道探术、鼻泪管内镜、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心理测试等辅助检查的结果,一般不难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对引起容易流泪的常见疾病进行鉴别,如角膜炎、结膜炎、泪道阻塞、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病变、焦虑症、抑郁症、情感障碍等。
1、角膜炎
角膜炎是角膜组织的炎症,通常由感染(如细菌、病毒或真菌)或外伤引起。患者常表现为眼红、疼痛、畏光、流泪及视力下降。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表面有浸润、溃疡或新生血管等改变,对确诊至关重要。
2、结膜炎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的炎症,结膜是覆盖眼球前部及眼睑内面的透明薄膜。常见症状包括眼红、异物感、分泌物增多及流泪。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观察结膜充血、水肿及乳头增生等体征。
3、泪道阻塞
泪道阻塞是指泪液排出通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的某一部分发生阻塞,导致泪液不能顺利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泪道冲洗和泪道探术是诊断泪道阻塞的主要方法。
4、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当面神经受损导致眼轮匝肌麻痹时,可出现眼睑闭合不全、流泪等症状。诊断时,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其他神经病变。
5、三叉神经病变
三叉神经是混合神经,主要负责面部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三叉神经病变可引起面部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及咀嚼功能障碍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因感觉异常而频繁流泪。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诊断。
6、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地感到紧张不安、恐惧害怕,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流泪等。心理测试是诊断焦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7、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患者可能因情绪低落而出现流泪等情感表达障碍。诊断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病史及心理测试结果。
8、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是一类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包括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及双相障碍等。患者情感反应极端,可能因情绪波动而出现流泪等症状。诊断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及心理测试结果。
针对泪失禁体质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并在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
1、生理性因素
患者应学会情绪管理和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等,以减少情绪波动对泪腺的刺激。
2、眼部疾病
针对眼部疾病如角膜炎、结膜炎等炎症性疾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控制炎症,减少泪腺的刺激。对于泪道阻塞的患者,则需考虑手术治疗,如泪道探通术或泪道置管术,以恢复泪道的通畅性,确保泪液能够正常排出。
3、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流泪,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面神经麻痹患者可通过物理疗法(如按摩)、药物治疗(如维生素B12、甲钴胺)及康复训练来恢复面部肌肉的功能,进而改善流泪症状。对于三叉神经病变,则需根据病变的具体类型和程度,选择药物治疗(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法。
4、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的治疗重点在于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同时,根据病情需要,精神科医生可能会开具抗抑郁药(如氟西汀、舍曲林)、抗焦虑药(如劳拉西泮、阿普唑仑)或情绪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钠)等药物,以缓解症状、稳定情绪。此外,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疾病挑战。
详见对因治疗。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维生素B12、甲钴胺、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氟西汀、舍曲林、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碳酸锂、丙戊酸钠
详见对因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